军对你有知遇之恩,当初应天被围,孙氏基业危如累卵之时,兄为何不去相救,却反随周公瑾割据淮南,兄的良心,又当何在。”
潘璋神色一变,一下子给问住了,肃厉慷慨的气势,也一下子蔫了三分。
语滞片刻,潘璋大声道:“对我有恩的是伯符将军,非是孙权。那孙权听信谗言,猜忌周都督这等忠臣,逼得周都督不得不自立,我潘璋弃却孙权,追随周都督又有何不可。”
“你倒还记得伯符将军之恩,那我倒要问你,当初孙权不顾绍公子和乔夫人的死活,将他母子二人献于大司马,以苟全求和之时,你又在哪里?”
潘璋语塞,这回是被呛得哑口无言。
蒋钦神色愈厉,再问道:“周公瑾自称与伯符将军情同手足,而应天被围,伯符将军独子和遗孀有生命之危,他这个做兄弟的,又在何方?”
无言的潘璋,被蒋钦问得是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眼神之中悄然掠起几分愧色。
“当年孙权为了防范绍公子,几乎将他们母子软禁,时时刻刻派人监视,周公瑾却为何不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他口口声声自称与伯符将军情同手足,那我倒想问问,他所作所为,真对得起伯符将军的在天之灵吗?”
蒋钦的口才惊人的出色,抓住了周瑜的软肋,慷慨激昂的作出了抨击。
而蒋钦那激动的情绪,仿佛他所言并非只是单纯的激辩,而是内心之中,确实对周瑜此前所为,存有不满。
“孙权和周瑜,这两个伯符将军的兄弟,一个迫害绍公子母子,一个置他母子安危于不顾,反倒是颜大司马,虽然几灭了孙氏一族,但对绍公子却十分厚待,我蒋钦不为别的,单为这一点,归降大司马那也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资格来质问我?”
几番慷慨厉诉,蒋钦只将他这位旧日同僚,呛得是哑口无言,先前的那份“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气势,此时已是烟销云散。
沉默,潘璋脸色铁青,城楼中气氛死一般的沉寂。
长久之后,有人叹了一口气。
“你说了这么多话,无非就是想劝我投降,不是吗。”潘璋在气势上,终于是输了。
蒋钦站了起来,正色道:“我此来,就是想告诉文珪兄,颜大司马乃是愚弟所见,当世最强的明主,无论是智谋还是武艺,乃至用人的气度,都是古今无二。你我归顺于他,非是屈辱的,而是良臣择木而栖,唯有追随于他,你我才能成就不世功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这八个字,如重锤一般,狠狠的击在了潘璋心头。
那一瞬间,潘璋的眼眸之中,竟是明显的闪过了动摇之色。
但那动摇的火焰,却生生被他压制了下去。
沉吟半晌,潘璋苦笑了一声,“成败尚未可知,谁才是真正的明主还不一定,颜将军若想让我献城投降,那就先击退了周都督的援军吧。”
潘璋这是开出了一个条件,只有援军被击败,他才会选择投降。
蒋钦心中松了口气,却又反问道:“合肥城已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你又怎知周公瑾会前来援救。”
“他一定会的,因为,他别无选择。”潘璋语气斩钉截铁。
蒋钦沉顿了一下,拱手一笑:“我明白,那咱们就坐等结局,让这一战来证明,谁才是这天下无双的雄主吧,告辞。”
蒋钦带无多言,拱手告辞。
空荡荡的城楼中,只余下了潘璋一人,神情黯然的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喃喃道:“周都督,我潘璋降与不降,全看你自己的了。”
……
三天后。
周瑜的援军,在合肥被围十余天后,终于赶到了。
准确的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