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六十四章 颜良,我恨你!(第2/3页)  三国之暴君颜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想借此来抵毁自己的名誉,扰乱河北的心

    而且,刘备还隐隐觉得,颜良似乎料定自己会除掉刘协,所以才故意将刘协送往河北

    颜良这么做,不仅是想给自己称帝使绊子,更是算计好了要借此来打击他的名声

    “可恨,本王又中了那颜贼的诡计了!”刘备暗暗咬牙切齿

    正自愤恨时,殿外亲兵来报,言是诸葛军师在外求见,刘备遂命传入

    未几,诸葛亮轻摇着羽扇,还是一副运筹帷幄的款款而入

    “军师,你看看你现的好计,现在河北各地,可是谣言四起,到处都在议论,说是本王沉溺了刘协”

    一见面,刘备就张口抱怨,那般样子,好似他自己真是无辜的一般

    诸葛亮俊朗的脸上,浮现一丝尴尬

    当日君臣密会时,诸葛亮确实曾向刘备献上,在交接之时,将刘协沉溺于黄河中的计策

    诸葛亮原以为,这般溺杀了刘协,既可除去刘协称帝的阻碍,又可嫁祸给颜良,激起河北军民对颜良的愤慨

    但诸葛亮却未曾料到,颜良人家早有所料,本来就是要借着你刘备的手,除掉刘协这个潜在的隐患

    正因如此,颜良的反应才那么快,竟在刘协被杀后的数天内,就发动细作在河北境内大肆的散布谣言

    “这是臣的失策,臣没想到颜良的动作这么快,我们应当先在河北散布消息,把刘协之死推在颜良身上,不然就不会被颜良抢了先手,落得眼下的被动”

    诸葛亮也不敢推脱责任,在刘备面前承认了自己的失策

    “那现在,现在本王该怎么办?”刘备心中怪诸葛亮却还得向诸葛亮求计

    诸葛亮沉吟半晌,嘴角又掠起了几分自信的笑意

    “此事易也”诸葛摇扇道:“大王可密下诏书,在各地发动舆论反击反称刘协乃是颜良所害,此外,陛下不可以称,刘协临死之前下遗诏,请大王继承帝位,延续汉统”

    听着诸葛亮的献计,刘备情绪渐渐平静下来这才连连点头,表示满意

    颜良在河北虽然有细作,但他的细作再多还能多得过本王的爪牙吗

    那些平民百姓,不过是人云亦云的愚蠢之徒,只要本王的宣传攻势,压倒颜贼细作的谣言那些愚蠢的平民百姓自然便会倾向于相信本王

    那个时候,本王再趁机搬出刘协遗诏之说,便可借着这所谓的“遗诏”,更加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

    妙啊,此计当真是妙

    刘备想着想着,渐渐的眉开眼笑,脸上重露得意之色

    忽然间,刘备却又意识到什么便收敛了得意,叹道:“刘协好歹乃是本王的侄儿就这般牺牲了他,说起来,本王一想到这此,心里边就有些痛呢”

    说话间,刘备脸上已换上了悲痛,还有几分自责的表情

    “大王也是为了大局,为了大汉的社稷,不得已而出此下策,臣想刘协在天有灵,也会体谅大王的难处”

    诸葛亮深知刘备心思,当即搬出大义来劝慰,给刘备台阶下

    “再者,大王出此下策,归根结底,乃是因为颜贼篡汉所致,如果没有颜良这个乱臣贼子,大王自然会忠心的效忠于刘协,又岂会出此下策”

    听得诸葛亮一连串的劝慰,刘备脸上的自责之色,便是越来越淡

    最后,诸葛亮又正色道:“大王为了兴复汉室,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甚至不惜冒着背负上弑君之名的风险,此等牺牲的精神,实令臣敬佩之致,试问一句,古往今来,又有谁能有大王这般必为天下先的勇气”

    诸葛亮洋洋洒洒一番话,竟将刘备杀害刘协,自立为帝之举,冠以了慷慨激昂的大义之名

    甚至,刘备竟然成了为大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