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可行韬光养晦之策,示弱于朝廷。 另一方面,殿下要积极准备,事不可为之时切勿坐以待毙。 ”
朱棣眉头拧成一股绳道:“大师,韬光养晦要得,只是后面一事你就不要再劝孤了。 以一隅而抗天下能有几分胜算?孤只想守在北地安度余生。 以全忠孝之名。 ”
道衍摇头道:“殿下。 如果今上能这么想,他就不会对辽王殿下苦苦相逼了。 这几年如果不是辽王挡了殿下的风头,如今被圈禁在京城的不是殿下还能有谁。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如果说往日辽王在辽东牵制,殿下腹背受敌。 现在今上却自毁长城,派个什么杨文篡取了辽东军权,此人档案老衲看过,匹夫尔,辽东军中随便挑出一个指挥使都比他强啊。
如今殿下已无后顾之忧,如果此时还不图大业更待何时。 ”话说完,道衍留神着朱棣脸上的变化。 只见他依然沉默,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前方,根本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只是那庞大的身躯散发着一种强大的压力,让道衍心中咯噔一下,他放心了。
……
“北平府八百里加急!”自从朱元璋死后,整个明帝国陷入一片停滞之中,哪里还会有这样八百里加急的公务?黄子澄和其他三位大人正在皇城内地左耳房中批看着奏折,他一把从太监手中夺过加急文书,只见上面粘着三根鸡毛,这代表着这个帝国最重要最迫切需要传递的信息。
黄子澄从头到尾将文书看了一遍,眉头一皱将书信交给其他几位大人。
大家传阅一遍之后,方孝儒率先说话:“燕王以入京探视太祖为名突然率八百亲卫离开北平府?这是什么意思?”
杨靖拿起茶碗撇了撇茶叶道:“就是说,燕王殿下没有接到太祖遗诏,目前已经在进京的途中。 请刘大人示下,这份公文该如何处理?”
刘三吾作为四位辅政大臣中德高望重的一位,大家遇到什么难题,总是第一时间请示他。
只是刘三吾年事已高,许多事已经不会再加以意见,其作用不过是大家商量好之后他点个头而已。 对于眼前这件麻烦事,他闭着眼睛道:“诸位大人商议吧,老夫听各位的。 ”
黄子澄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整理了一下想法,率先发言:“燕王殿下此行,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当真没有接到遗诏,那么应该由各地知府知会他让他回去,也就不用再追究什么了;但如果燕王已经知道遗诏,却装糊涂,一意孤行地话,那可以着各地知府将其擒下,送往京城治罪。
各位大人觉得如何?”杨靖拿着茶杯顿了一下,嘴边留过一丝轻轻的笑意,也不说话。
方孝儒想了想道:“黄大人所言十分不妥,虽然燕王存在抗旨不尊的可能,但他进京毕竟打着探视先皇的旗号,本身以孝道为先,秉着君臣父子地大义。
无论如何,将其擒下治罪,会遭受天下舆论的谴责,也坏了今上以孝治天下的方略。 万万不可。 ”杨靖听了方孝儒的话,有意无意地点点头。
黄子澄又暗骂一声迂腐,在他看来,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朱棣此番入京,说好听的是顶着孝道的大义,但说不好听的实际上就是抗旨不尊。
现在天下实力最强地两个藩王,辽王已经被囚应天,只要再找茬除去这个燕王,那皇帝的天下算是坐稳了。
其他那些二流实力的王爷,削夺起来轻松平常,只是这些人怎么都想不到这点呢?
黄子澄还想努力一把道:“方大人此言有些妇人之仁了,太祖皇帝遗诏声明了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好就算燕王没有收到遗诏,本朝规制也规定各地藩王非诏不得擅自离国。 无论哪方面燕王如此做皆不合制,拿下他天下谁敢不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