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虎狼归航(第1/3页)  请叫我威廉三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书《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已经上传,书号:1001483,请大家多多支持!

    新书地址:bsp;   正文:

    1915年1月11日,晴。

    德国威廉港。

    尽管码头上寒风阵阵,地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今天仍有上万人来到这里迎接英雄凯旋。在高高的观礼台上坐着帝国的新主人——德皇威廉三世,这也是他登基之后第一次离开柏林。除了辰天夫妇之外,来到威廉港的还有帝国首相贝特曼、帝国海军大臣提尔皮兹、帝国海运大臣波尔以及近四十位政要和陆海军将领。

    万众期待的并不是在博内茅斯大显神威的舍尔舰队,也不是在多弗尔大展拳脚的海德里希舰队。实际上,今天回到威廉港的舰队规模并不大。

    上午10时,在激昂的军乐声中,港口礼炮阵阵,第一艘战舰缓缓驶入港湾。

    排水量2.5万吨的钢铁之躯、10门威武的12英寸主炮、简洁的上层建筑、冒着浓烟的粗大烟囱,还有桀骜的飘扬在桅杆顶部的黑兀鹫十字海军旗,这是帝国目前最先进的国王级战列舰“大选帝侯”号!

    归航的水兵们军容整齐的排列在战舰前甲板和两侧舰舷,将领们则立于指挥室内,为首的是一位留着山羊胡子的海军中将。

    在战舰前方,港内的信号塔上打出旗语:皇帝陛下亲自前来迎接凯旋的大西洋第一突袭编队!

    弗朗茨.瑞特.冯.希配尔默默的看着前方人山人海的码头,表情严肃,眼睛里却有东西在闪烁,这位老将的内心更是无法平静。成功截击英国特别舰队并将吨位数倍于己的敌方舰艇送入海底,希配尔舰队在潜艇部队的协助下完成了一个奇迹,一个属于德意志帝国海军的奇迹。从此以后,他在世人眼中将成为和构建德意志帝国海军的提尔皮兹、指挥舰队创造帕斯卡弗洛奇迹的海德里希亲王比肩的一流海军将领,历史将为他留下一个显赫的位置。

    荣耀的背后总有牺牲者,随着最后一艘满载军火的货轮被击沉在罗德尔港,英国人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此时希配尔和他的舰队已经筋疲力尽,110名海军官兵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大选帝侯”号右舷和副指挥塔上的伤痕就是那时留下的。

    尽管是慢速航线,从仍有滚滚黑烟从战舰上巨大烟囱中冒出。国王级战列舰设计之初,英国人已经在自己的战舰上广泛使用功率更高的燃油锅炉,这样在同等情况下增加战舰的航速和航程,但考虑到德国本土缺少石油资源以及敌对国家可能的海上封锁会带来燃油危机,德国船舶设计师们谨慎的为国王级战列舰设计了燃煤和燃油混合型动力配置,即12台燃煤锅炉和3台燃油锅炉。这种独特的配置反映了德国在1910年之前对于石油资源的无奈(凯末尔的土耳其政权建立于1910年,土耳其的石油开采在1911年之后才具备一定的规模,而国王级战列舰设计于1910年并在1911年动工,而最后一艘国王级战列舰“王储”号于1914年2月完工,那时英国海军仍对德国海军保持巨大优势)。

    随后驶入港湾的是奥斯特弗里兰级战列舰奥尔登堡号,这艘2.2万吨的战舰同样英武,身躯上也留有数处伤痕,尤其是右舷靠近6号炮塔那个破口,扭曲的钢铁以及累累血痕看起来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奥斯特弗里兰级是比国王级更早服役的战列舰,它们采用的是全燃煤锅炉,三个烟囱集中配置在战舰中部,全速航行时对于环境的污染非常巨大。

    基于对目前局势的考虑,辰天和海军部对在建的最新一级战列舰——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提出修改要求,将原设计中的11台燃煤锅炉全部改为更为先进的燃油锅炉,这样的话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最高航速可以达到25节,巡航速度下航程为800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