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灭日 第五十五章 “元首”出场(第1/4页)  请叫我威廉三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光荣的德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并不是大块头的天下,只要你勇气与智慧并重,只要你敢于挑战艰险,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那么就来报名吧!这里将成为你英雄之路的--宜搜小说--,母亲将以你为荣!”

    这是一张在德国各城镇街道告示牌上都能够看到的征召启事,正是这样一张寥寥数语的告示将数以百万计的适龄青年、预备役和退役官兵吸引到德国海军陆战队的征兵站,而最终通过审核和筛选留在这支精锐部队的,仅有25万6千人,淘汰率高达九成!

    今年刚刚年满40岁的阿道夫希特勒原本是奥地利人,1914年的时候就以志愿兵的身份加入巴伐利亚军队并参加了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中以陆军下士军衔担任团队传令兵。在法国战场上,由当时的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指挥的巴伐利亚军团表现不俗,阿道夫也因为自己英勇获得了两枚铁十字勋章,这样的功勋在普通士官中并不多见。

    在随后的英伦战役中,巴伐利亚军团担任的是战略预备队的角色,因此阿道夫直到战役后期才随部队一同登陆英国,只可惜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机会投入到数百万人参加的大会战中,而是和英格兰游击队捉起了迷藏,在一次追剿游击队的作战行动中,阿道夫不幸受伤了。尽管不是伤得很重,但是等到他伤势恢复重新归队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

    和绝大多数德国人一样,阿道夫为德国军队的伟大胜利而狂喜不已,当德国最痛恨的敌人一一倒下的时候,德国俨然已经获得了大半个欧洲的主导权。只是对于阿道夫来说,战争的胜利也就意味着退役,德国军队的规模迅速缩减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从350万人到150万人,奇迹并没有出现,阿道夫成了那200万人中地一员。

    从常备军退役之后。阿道夫被编入巴伐利亚第3预备军,除去每年规定时间的预备役集结训练之外,他不得不为剩下的时间寻找出路。在那个时候,因为通过战争获得了大片的新殖民地,许多退役士兵都拿着退役津贴前往非洲淘金,阿道夫根据自己的军衔和功勋也获得了一笔数量不菲的津贴,在退役战友的鼓动下,他决定前往局势相对稳定的北非。几个军中地战友合伙买下一座铜矿二十年的开采权,阿道夫的矿主生涯从此开始了。

    经历了最初的创业阶段后,阿道夫投资的那座铜矿渐渐有了收益,而他本人在爱情上也有了第一份收获——在战友们的撮合下,他与一位战友的妹妹喜结连理。就在阿道夫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时候,一件举世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德国军队一举通过闪击的方式入侵曾经地盟友奥匈帝国,并在短短一个月地时间内将这个庞大的帝国分化瓦解,仅存的奥地利已经失去了与德国抗衡地能力。

    在这件事情上,阿道夫经历了一段相当矛盾的思想期。一方是自己效力的国家。一方是自己的祖国,两国交战是他万万不愿看到的,不过阿道夫很快就想通了。不论军事还是内政,奥匈帝国都是积弊重重的,奥地利和匈牙利素来是貌合神离,一个纯粹的日尔曼国家显然要比多民族的二元集合体更具凝聚力,德国政府宣传的大日尔曼主义显然深深打动了这位陆军下士。

    1918年,阿道夫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这时地他也已经迈入小资阶级。这一年,战友们共同出资购买了另外一处更大的矿山,巨大的利益只是迟早的事情,然而一叠叠的钞票并没有让阿道夫打心底感到高兴。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个梦想,那就是指挥一支日尔曼大军在战场上驰骋。

    1919年春,阿道夫的第二个儿子来到人世,他为这个小儿子取名“奥古斯都”,那是一战中著名德国将领马肯森的名字。与此同时,阿道夫还托人从德国带回来一些军事书籍,他一面如饥似渴的研读这些军事著作,一面向德国各个军事学院寄去申请入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