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那里去找支点?
看到眼前这一幕,唐成心下暗自思量着,看来这林明早就联络过这些人了,以他的身份也确实是山南东道桐油商们最好的头领。联合一道的桐油商一起向肥的流油的海商们叫价,这原是后世里常见,却也极其有效的商业手段。
想到这里,唐成扭头看向吴玉军时,正见他还过来一个苦笑,是啊!他这儿要是铁板一块儿了,这生意越有做头就越不好往进插脚了。
随着林明轻咳两声后开始说话,唐成原在朝报里看到的模糊信息逐渐清晰起来,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海商们的损失远比朝报上含糊记载的信息更大,自打今年开春,不对,其实是从去年年尾开始,以岭南春州沈家为头目的海盗团伙异常活跃起来,以前他们抢船是一艘艘抢,如今竟是一批批抢,如此以来直接刺激了周边蕃国的海盗们,一时之间竟使原本的黄金水道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了畏途,以波斯胡为代表的胡蕃海商们损失惨重。
尤其让这些蕃胡海商们愤恨的是,这些海盗一改往日抢货不抢船的规矩道义,抢完货之后竟然连那些远洋巨舶也给一把火烧了,货没了可以再办,毕竟这些富甲天下的海商们多年积攒下的老底子厚,一时半会儿的还抗得住,但船烧了可就要命了,毕竟这些动辄深达六七丈的远洋巨舶不是那些短途运输船,说造就能造好的。
蕃胡商们如此,唐商也不好过,虽则冯家立了严厉的家规从不抢掠唐船,而周边小蕃国的海盗们畏惧天朝强盛之威也不敢冒然对唐船下手,但实在架不住海上迭起的风暴和杂乱的洋流侵袭,以至于唐商们也是折损甚众。
这两造里加起来。就使得原本帆樯林立,海舶云集的扬州港外平添了几分萧瑟之气,由此才有了如今桐油商们汇集扬州地景象,听林明的介绍,不仅是桐油商,甚或是四方著名的大木材商及东南半壁的造船熟手工匠们都像赶集一样往扬州聚集,如今淮河入海口处胡逗洲上的大小船坞里叮当之声夜以继日。
林明说到这里时,在座的桐油商们都是群情昂扬。但让唐成不解的是身为山南东道最大桐油商的林明脸上却并没有多少欢喜之色。
唐成用胳膊碰了碰吴玉军,随后用眼角示意了一下林明,不一会儿吴玉军还回来一个不解地目光,显然他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
若说林明的这番表现已是异常,那他随后提出的章程更是让唐成听得莫名所以,这个桐油商头子的意思竟然是要将山南东道的桐油商们团在一起,然后上书扬州市船司接管与海商们的桐油交易。
他此言一出当真是满座皆惊,这些个桐油商们为什么来扬州。还不是跟唐成他们一样是来探听消息的,除了探听行市之外,最主要打听的就是市舶司地态度。
扬州市舶司是个特殊的衙门,特殊就特殊在它不归皇城各部寺监里任何一个衙门管,而是直属宫城。简而言之它就跟后世里曹雪芹家的江宁织造衙门一样,原是专司为皇室供应海外奇宝珍玩的,随后发展到登记远洋商船运载的货物,收纳关税。并查禁唐朝不许出口地货物,而市舶司的收入也不入户部国库而是直接入宫城皇家内库。
市舶司的确是除了管理海商们之外再无干涉地方事务的权利,但这个衙门特殊地性质决定了它的影响力非常之庞大,这也就是桐油商们如此顾忌市舶司态度的原因,只要它一插手,不消说是要护着海商们的,到那时谁也别想再跟海商们拗价。当然,这也是朝报里所说海商们联名上书请市舶司主持桐油交易的原因。
要说唐朝最富裕的一群人毫无疑问就是这些做远洋贸易的海商。他们那一船船送出去运回来的不是货物,都是钱,黄澄澄地钱哪!关于海商们的豪富不仅写进了诗,民间的段子更是多,前几年扬州开元寺修瑞像阁,海商们捐起香火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