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会娱乐百姓的军队(第3/5页)  宋时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严苛训练下,即使面对凶悍的辽国骑兵,士兵也能按照军官的指示,摆出相应的阵型与敌兵死斗不休。他们训练地科目种类繁多,足以让现代所有的士兵光听到名字就感到头脑发胀……然而,他们却唯独没有训练仪仗——符合宋代特色的军队礼仪。

    正规的禁军,听到赵挺之宣布这个仪式,该躬身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但现在赵挺之宣布之后,士兵们茫然的瞪着他。过了半天,有一些曾在陕西军队里当过差的士兵这才想起该行的礼仪,但他们却齐齐望着赵兴,等待命令。等赵兴做出手势后,他们才参差不齐第躬身欢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刚才那支威武整齐的军队不见了,许多士兵喊完口号,剩下地士兵才想起来怎么做,他们萎靡不振地补上一句欢呼。这让赵挺之阴着脸,很恨恨不平地说:“常听说赵大人手下的兵很能打,横扫南洋小国,没想到却如此不知礼仪,哼!”

    帅范翻了个白眼,心说:“口号喊得整齐,就能打败敌人?就能提高我们地战斗力?这些没用的东西也就是一个仪式,大家喊的不整齐又怎么了,对我们的战斗力毫无影响。”

    赵兴哈哈笑着,打圆场:“儿郎们才从前线下来——赵大人,对一支得胜的军队,何必苛责?”

    赵挺之恨恨的瞪了赵兴一眼。

    对方说的确实在理,而且有拥立大功的赵兴,眼看着就要受重用。在这当口,赵挺之与赵兴为难,并不符合小皇帝的心意,他想了想,扬起嗓子继续说:“官家有旨,广南枪手成军以来,从未点校,今日回京点呈,正好借这次赏赐。校验一番,请赵大人派人协助。”

    现如今,要说新皇登基后,朝廷里谁最炙手可热,不是一心想涤清朝堂奸淫的韩忠彦,也不是两朝重臣曾布,正是眼前这位赵挺之赵大人。

    蔡京一走,赵挺之顺利的取代了蔡京“位置”。被封为特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当然很好滴体现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不过说起来,赵挺之的确是高素质之人——至少比顺风倒的蔡京强,眼前地“美好前景”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他决定借此机会做点什么,至少要在历史上留下个“排挤元佑党人不遗余力”的美名。故此专门讨要了这份颁旨的活儿,拦在赵兴入城的路线上。

    其实,赵挺之不遗余力的打击苏轼及其元佑党人也是有起因的,青年时代的他曾遭到苏轼及其门生们地讥讽嘲笑。年轻的赵挺之被提拔到馆阁任职。苏轼曾说他“此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赵挺之对此“深衔之”而不能发作。

    老师如此,年轻的苏门弟子也没能保持沉稳。连黄庭坚这个厚道人也搞了一次“办公室玩笑”。

    赵挺之小时候家里穷,做官之后他最恨别人提到他家贫的事实,谁敢涉及这一敏感话题,那就是“妖魔化赵挺之”。而赵挺之小时候很少能吃上蒸饼。做官后以为蒸饼这玩意儿是世上最好吃的美味。当年他与黄庭坚同在馆阁上班,每天下人就会来问他们吃什么。赵挺之每次都说“来日吃蒸饼”。

    一天,大家聚一块吃饭,要行酒令,黄庭坚就想戏谑一下赵挺之。他说:咱们今天行这样的令,每人说五个字,这五个字中,前四字合起来正好是第五个字。赵挺之不知有诈。想了想说:“禾女委鬼魏。”黄庭坚随即道:“来力勅正整。”

    这五个字正好与“来日吃蒸饼”的山东话谐音,同事哄堂大笑,赵挺之很是下不了台。

    自此以后,赵挺之成了彻底的苏轼反对派:凡是苏轼赞成地,他必反对,凡是苏轼反对的他必赞成,其中也涵盖苏门弟子——包括赵兴。

    在“乌台诗案”发生后,是赵挺之鼓动朝廷发布禁令:禁毁苏轼在各地所题文字碑碣。除此之外。赵挺之还不遗余力、亲自主持焚毁苏轼文章的事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