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六章 大宋朝第一次兵谏(第1/5页)  宋时明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六章 大宋朝第一次兵谏

    崇宁二年五月,宋徽宗又做出一个出尔反尔的轻佻举措,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下令分门别类地治罪那些在他自己的鼓励下,上书言事的人们。

    五月七日,晴,利于出行,利祭祀、嫁娶。

    杭州码头的薄雾刚刚消散,早起的杭州百姓惊愕的发现,那一层薄雾的消散,仿佛是一层面纱被揭开一样,露出一整队身穿火红军服的火枪兵,这层雾消退的很缓慢,士兵们仿佛是一个个从青纱中蹦出来一样,等到太阳跃出地平面,整个大雾完全消散,那些早起的杭州百姓禁不住深深抽了一口冷气。

    杭州码头上也常见身穿红色上装的火枪兵,赵兴部下的火枪兵跟大宋禁军、厢军的制服全然不同,且不说那一身红色夹克,比直布大褂要显得利落、精神,光是赵兴军装的染色工艺,就与禁军军装不同,那红色显得格外鲜艳,而且久洗不退色。故此,市民百姓仅仅凭衣服的颜色就能分辨出对方是不是火枪兵。

    然而,这么多火枪兵列阵,却是杭州百姓第一次见到。

    以前,杭州码头上也有登舟待发的火枪士兵,但大宋辖下,一个县的武装力量也就十五名步弓手,而赵兴辖下的海外,一百名火枪兵,一个炮兵小组就足以镇守一国,所以那些登舟的火枪兵,最大的编制也就是一个连队,相当于大宋的两个都。但这次,码头上聚集了五千火枪兵。

    这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军队,要知道赵兴打陴路支,不过动用了三千火枪手,而帅范横扫高丽,也就是动用了一千余人。这次码头上聚集了五千人,这是一支足以毁国灭族的力量,杭州百姓震惊过后,只感到心中充满疑问,也充满兴奋。

    交头接耳的百姓纷纷议论,有好事者问:“这又是打哪,难道是阿拉伯?”

    现在,随着海事新闻报的刊登。大宋百姓已经有了完整的世界概念,他们不仅知道阿拉伯分好几个小国,也知道非洲大陆,甚至知道欧洲大陆地多个小国国名。

    好事者的猜测引来一片兴奋的喊叫,或有人说:“太好了,终于要对阿拉伯动手了,报上说陴路支是阿拉伯最不起眼的小国,还是我们唐时打败的突厥人建立的旁支小国。相公大人都能掠回来十亿贯,那阿拉伯的阿巴斯王国可比陴路支富裕十倍百倍,报上说他们王宫里的柱子都包着金箔……

    上回太尉大人大胜而归,我们今年免了一年赋税,我听当衙役地侄儿说。相公计算着明年还免税——这回太尉大人出战,我南洋事务局辖下,还不免个十年八年税。”

    百姓的议论纷纷当中,赵兴低头看着京城送来的一份快报。那上面写着宋徽宗“追究言事人”的新举措。此外,还有蔡京变法的新动作。蔡京按照王安石所拟定的通商法,出售盐业、茶业许可证后,他又迈出了比王安石更大胆的步伐,宣布废止旧钞变更新钞。如此一来,盐商、茶商过去交纳的旧钞全部不算数了,需要重新从朝廷那里购买新交钞,再度购买许可证。

    赵兴翻看着这份谍报。喃喃自语:“想当年,韩忠彦劝解陛下广开言路,是陛下亲自下诏征求大臣们地意见的,现在却要处理这些大臣——我仿佛看见,这不分明是又一场大鸣大放后‘引蛇出洞’的玩笑。国家大事,怎可以用诈骗的方式来处理。”

    万俟咏在赵兴身边观看着那份密谍,他针对性的说密谍中谈到地第二点:“废止旧钞,这不是掠夺百姓财产吗。我可以想象到。此令一下,盐商、茶商原先输入的钱统统化为乌有.多少人家辛劳奔波几十年存下的钱全部报废。早晨还是富户,晚上就要走进乞丐之群,想必投水上吊的不计其数。”

    王明叟不像万俟咏那样无所顾忌,可以直接伸头观看赵兴手上地谍报,他伸长脖子期待赵兴将那份谍报递给他,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