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节 出征(第1/4页)  商业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 出征

    许靖眯起眼睛大量伊籍,问:“伯机(伊籍),这些消息恐怕不是一个荆州商人所能了解的。足下对刘青州了解的这么多,是不是打算东行?”

    伊籍傲然地一笑,故作轻松地回答:“青州主薄简宪和(简雍)在荆州时,我曾帮了他一点小忙。

    近日,简宪和出镇冀州魏郡,来信让我去盘桓几天,随信还送来了几封青州《邸报》,说是让我了解一下青州事务。那《邸报》上正刊登着刘青州与元老院的争执,双方都在以笔作枪,争论的不可开交,吾故此得知。”

    许氏兄弟露出羡慕的神情。

    在战乱频发的这个乱世里,青州是难得的和平之地。然而,青州又是士子们虽心中向往,却不敢轻易涉足的地方。首先,青州律法的严苛是出名的,刘备蛮横地以军法管制青冀并幽四州——扬灰弃于街上(当街倒垃圾)要罚,行道不居于右者(右行交通原则)要罚……不了解青州律法的人一旦进入,动辄得咎,举步难行。

    而简雍送《邸报》给伊籍,分明是指导他在青州的行为,更进一步的是,试探他出仕青州的欲望。

    由于《邸报》上登载的东西,涉.及许多机密。最早,它只向青州元老发行。供元老们了解官府政策及发表自己的政见。不久,阅读《邸报》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两年后,青州退役军人服务.社利用自己控制的各地驿站为网络,建立了原始的邮政系统,包揽了《邸报》的发行传递工作。他们觉得只为几份报纸付出专门的人力,花费过于昂贵。故此,建议《邸报》的发行范围扩大到功民阶层。此后,各地驿站成了《邸报》的售发机构,由他们负责鉴定购买者的身份。

    元老和功民都是购买力强大的人群,《邸.报》这样扩大了阅读范围。商户们最满意,他们纷纷在《邸报》上刊登广告,介绍自己的最新产品,以诱惑读者购买。由于功民阶层元老阶层多数属于武人,商人们的广告常常带有暴力倾向,介绍兵器车马、威力强大的弩弓弩箭、坚固的铠甲、装饰华丽的头盔成了一时的风尚。

    《邸报》随着读者的扩大,广告客户的增多,开始盈.利。随之而起的,是民间报刊的蜂拥而上,他们主要偏重文人出身的政府佐官。而一手掌握官府信息发布的《邸报》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只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一览其真面目。简雍送给伊籍《邸报》阅读,试探的意图昭然若揭。

    在这乱世里,青州的官员待.遇让士子们格外羡慕。自从把冀州收入囊中后,青州开始大力推行麦子及韩国、日本的稻谷种植。稻麦一年两熟,在粮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青州官员废除了粮本位的支付形式,两千石官员每月的薪酬为200银币,而当时青州的粮价为30铜币(100铜币换1银币),这200银币足够官员富足的生活。

    不过,青州官员的选择是最让天下士子们愤恨的,.已往,只需要在家乡获得孝廉的身份,天下各郡县可以任意做官,但青州拒绝承认别郡的孝廉身份,所有青州官员都必须在青州纳税三年之上,还要通过青州功民考核。士子们个个都自负才高八斗,让人拉进考场考试——名望低点的人还可以忍受,而那些大小名士则觉得这是对自己莫大的侮辱。

    按青州惯例,只有一个特例可以.让名士们免于考试,那就是:两位元老出面联名推荐。但这推荐并不容易到手,每位元老终身只有三次推荐机会,被推荐人在三年里必须合法在青州纳税,并为青州做出功勋,否则的话,三年到期,无功勋者必须重新考试。这样一来,谁都不愿意把机会轻易交给别人,除非,此人真的有才能,有大名气。

    简雍给伊籍送《邸报》,这意味着他愿意帮助伊籍,以他在刘备府内做主薄多年的资历,再拉一个元老联名推荐,伊籍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