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三回 西征 中(第1/3页)  无奈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麋竺还真没词了。虽然麋竺是商人世家出身。可麋竺自小受到的教育使麋竺自己也看不起商人。而如今田丰说的又是儒家正理,国之根本。所以田丰稍一指责,麋竺立马就没词了。

    可田丰却没有就此罢休,田丰出列对刘明进言道:“衣食足,则天下安。如今乱世,那也是百姓衣食不足而引起。故,农为国之根本。行商,即使能获利巨万,可于乱世之中,毫无用处。且引得世人贪求奢华,人心浮动。故请主公万万不能行此策略,动摇国之根本。”

    牛!刘明暗自佩服:就那么点小事,田丰竟然都能引出如此的大道理。自己的这些手下还是真有高人呀。

    只可惜,虽然刘明佩服田丰的思路敏捷,考虑问题周详,理论依据充足。但是,关于国际贸易的问题,那可是经过刘明和郭嘉他们推衍了多遍的东西,刘明自不会轻易放弃。而且,就算刘明没有和郭嘉等人进行推衍,可刘明从现代得知的历史发展,那也早已经清楚无误的告诉了刘明,闭关锁国,闭门造车,那绝对不是长久之策,只有严格限制本国先进技术和知识的流失,同时再时刻监控,吸收外界的各国的知识和技术,那样才能长久不衰。在现代那会儿,自己的祖国,那可没少受到他们吸取了祖国的精粹知识之后,然后再发展,再进行知识封锁的苦头。刘明现在可不想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只是,不管怎么说,田丰那也是出于一番好意,那也是在为刘明得大业建言。而且田丰的思路,那在眼前来说,那也绝对不是错误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什么事,先考虑眼前一二百年的做法,那也是一种老成,稳重的风格,尤其是田丰、沮授等人考虑问题的全面性,那更可以补充刘明于此时知识的不足。故此,刘明也不想一下子把田丰等人的思路堵死,刘明可不想今后自己的议事厅成为一言堂,那样的话,把自己累死先不说,最后的结果,那也肯定会使自己在处理问题时,有所缺陷,有所片面。

    于是,刘明先点头赞许道:“元皓说的不错。我朝以农为本。那是千秋万代不可动摇的根本之策。”

    田丰听刘明赞许,心中高兴,自己这回跟的主公,确实不错。广纳良言,那可是明主的风范。

    只是还没等田丰准备谦逊几句,刘明又接着说道:“但是,元皓可知咱们治下的百姓,他们如今的衣食可否充足?”

    田丰心中有点奇怪,不知刘明因何突然问起这个,可田丰依然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太尉大人仁政爱民,兴修水利,广播农桑,如今咱们幽州百姓,衣暖食足。颇有积蓄。”

    田丰虽然搞不懂刘明为什么会突然如此发问,可那杨军在一旁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杨军可以说是跟随刘明最早的一批老臣子了。杨军当然知道刘明除了打仗厉害,没事还能弄出一些奇怪而又实用的东西外,那刘明的口才,那也绝对是一流的。想当初自己还能在口才上和主公平分秋色,可如今,自己那可是万万辩不过主公的了,这个田丰肯定会掉到主公挖好的沟里面去。

    果不其然,刘明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治下的豪门大户,他们的存粮可丰裕否?”

    这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连百姓家里都有余粮,那些豪门大户,他们家里的粮食又怎么可能少得了?田丰也只得继续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各大户,家道丰裕。屯粮万担,那也是有的。”

    “那他们囤积的粮食在灾年可会拿出来赈济灾民?”刘明不紧不慢的继续问道。

    田丰考虑了一下,谨慎的说道:“心怀仁义之志士,仁者,逢灾年,当会赈济灾民。就如太尉大人当初赈济灾民一样。其它世俗之辈,平日囤积粮食,那就是为了在灾年谋取暴利,那样的人恐怕在灾年之时,是不会救济灾民的。”

    “百姓余粮,除吃用外,皆需换取日常开销。故他们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