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第二个故事 雾(四)(第2/3页)  我叫夜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时间如流水般哗华而过,这天一早学校用校车把她们十多个人送去市广播电台,考试还是面试谈话,六七个考官一字排开的坐下,一个接着一个的发问,贾爱玲本是报着必胜的心态的来的,没来由的紧张起来,对于每个问题她都不知道是怎么回答出来的,整个就是昏头昏脑地的状态。等考试结束后,电台的工作人员领着她们在电台参观完一圈,才将她们送出来。

    这天晚上从来没过有失眠经验的贾爱玲,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失眠,伟今天晚上不在,其实从这学期开学到出现,伟很少会回这间小屋子,留在宿舍的时间就越来越多,尤其是贾爱玲报名电台的实习主播后,这半个月里只有贾爱玲一个人。

    贾爱玲蜷缩在床的一角,她对自己今天的表现非常失望,她很在意电台主播这份工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失去这个机会,可能以后就不会有第二次。她努力地回忆面试里发生过的点滴细结,她依稀记得那个坐在正中间的,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他与旁边一个声音甜美的女子交流意见时,那女子曾经呼他叫做副台长。她还记得那位被称做副台长的男子看她的眼神,很熟悉,不是似曾相识的那种熟悉,而是自幼时有记忆起,印在骨子里的那股如恶梦般挥之不去的熟悉感,那是一个男人看见一个女人,一个令他感兴趣的女人,想立即占有欲望,是小的时候那些与妈妈相熟的叔叔们,他们看妈妈时才有的热切眼神。

    贾爱玲出生的时候,爸爸才是一个小小的科员,听妈妈说,那时一家人的生活平静而美满,只可惜贾爱玲对此毫无记忆。等到她四五岁的时候家里的气氛有了变化,她只记得爸爸经常喝酒,喝多了就发脾气,发完脾气就睡觉,如果只喝不发脾气,那就是最可怕的,爸爸会动手打妈妈,好在打得不算很重,不必去医院。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贾爱玲上小学,忽然间爸爸不喝酒了,妈妈也变得爱打扮起来,以前鲜少爱逛街买东西的妈妈,会经常带着贾爱玲出门,几乎每次都会有不认识的叔叔给她买好吃的东西。

    妈妈为了爸爸的前程,不停地拿自己的身体去铺路,他们都以为她不知道,什么也不明白,所以敢拿她这个小孩子当挡箭牌,其实她全知道,电视剧里不都是这么演的嘛,就算年纪尚小的她还不能将电视剧和现实联系起来,毕竟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等到贾玲上初中那会儿,这对早已经貌离神合的夫妻也走到了婚姻的尽头,已经平步青云的爸爸,恋上刚分配到局里的年轻女子,韶华将尽的妈妈如何能与年华正好的女子相比,加之他们有着各自独立的关系圈,离婚只在早晚。对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妈妈只想维持个表面,真的要离婚,心有不甘的妈妈,不愿这么简单的放手,持续两年的激战,最终在法院调解无效,法院判决下离婚。

    在贾爱玲的抚养权的问题上,妈妈只对她说了一句,有后妈就会有后爸,那个女人比你大几岁?贾爱玲选择了母亲。父母离婚后,因为种种借口,照料不了他,给她的是比起同龄人更多的物质享受。

    而伟呢?向来事事坦诚,从不隐晦,这是贾爱玲这么多年来一向情愿的认为,双手抱腿,下巴靠在膝上的贾爱玲,嘴角轻轻一扯,笑出声来,就在下午刚从电台回来,伟的室友韩峰告诉她,伟的父母正在为他做出国留学的准备,等他大学毕业就送他走,这件这么重要的大事,伟对她是只字未提。父母也好,最爱的人也好,以为她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她什么都清楚,果真是“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

    现在她满脑子里都是那个电台副台长的眼神,贾爱玲不想失去这个能进电台的机会,她想了又想,决定给妈妈打个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有人接,已经午夜两点多了,妈妈与她一样,也还没有睡。也许许久没有给妈妈打电话了,电话那边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