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章 它山之石(第1/2页)  我的青春不在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我的青春不在线最新章节!

    数理学院的学生一向非常有野心,因为作为他们的标杆的前辈都是某种意义上改变世界,最起码是改变对世界认知的男人——嗯,也有几个女人。

    所以在学术上,大家作为范本接触到的都是教科书上的先例。哪怕是最起码的经验公式,都有最坚实的基础,不是建立在假设和假设的逻辑推论上的。

    因此还没有正式写论文的学生对于所谓的论文的内容,也有不切实际的拔高的幻想,最最起码也应该是某个公式体系下的有趣推论。

    因此,在经济学的领域,我延续了这种狂妄,觉得没事干随便弄一两个整体分析框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更不要说是针对中国自己经济的部分内容的整体框架。物理学里讨论一个三体问题的逼近解的小尝试背后,是整个牛顿力学体系呢!

    不过,你要让我非常系统地阐述政府部门因为自己的利益原因介入市场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及其影响——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也做不到。

    这世界上有两种做判断的方式:一种是基于最广泛的原始资料,分析和综合,从中整理概括出基于现实情况的事物发展的现状及动力,然后判断其趋势,来作为预测和指导;另外一种是完全凭直觉,仿佛做选择题,在预设的答案里面直接猜——当然,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也许他实际上搜集情报、分析整理、做出判断的过程在脑子里不自觉地完成了,人的脑子有时候也好像黑匣子,他自己也说不出来自己判断正确的理由,于是归结于自己的直觉。

    一般来说,这两种判断方式会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第一种是王道,第二种算是邪道。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天才,无论是王道还是邪道,就是能够老是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一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主席同志,他的选集里面做政治判断和战略决策的文章简直就是王道运用到了极致的范例。

    我虽然不是什么一贯正确、永远正确,但是我也自诩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点鬼才,在一些肤浅的印象下,能够直觉地判断出结果,或者抓住事物的要点。

    这种直觉在写论文的时候,没什么用处,因为数理论文需要坚实的基础和逻辑推理。猜测的结果没有证明过程毫无意义。

    不过在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论文的写作上,这种直觉还是挺有用的,起码在搜集材料上能够直接从结论出发去寻找材料,提前有了方向和框架,就节省了许多时间。

    高老师惊讶于这一点:我这个外系的来指导她怎么写论文,居然特别有效率和效果。

    这自然不全是因为我的直觉和天才。

    或者可以这样说,某个领域的熟练工们做事情囿于本领域的种种陈腔滥调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那就是往往一个带着科学的思维的外行都能够提出许多新东西——所以只要这个领域的工作人员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并且能够把外行的意见翻译成本行业的术语,就往往能够形成新突破,乃至造成巨大的理论创新。

    所以严格说起来,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一是实习的时候,在微观的某领域意识到了“霍布斯的利维坦”在经济生活上的重要性;把这种部分的利维坦的力量推广成为范式;如果说我在高老师的论文上还有什么其他的贡献的话,那就完全是因为高老师自己的谦虚态度了,毕竟我们学校对我们的学术训练培养了基本的逻辑和推理能力。

    说实话,写论文这件事情倒是能够暂时让我们回避掉纠缠于我们内心的情感问题。

    而每天的工作又能够消耗掉我的暑假的无聊时光,避免我胡思乱想。现实真的是一本蕴意丰富的书,你戴着什么眼镜就能找到什么内容,这一个月的实习经历让我学到的东西比我大学四年学到的东西更有用——我当然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