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开解(二)(第1/3页)  英雄谋:华若谁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父本是随州一茶商之子,陈家虽富甲一方,却多年未有子息。为了求子,当年陈家老爷接连娶了一妻三妾,由于怀孕生子男女未知。为了传承家业,长辈们便商议着把族中旁支的一个侄儿过继到陈老爷膝下。

    一日,陈老爷到酒楼喝酒解闷,邂逅了街上的一位卖花姑娘。醉酒之际,两人肌肤相亲,有了孩子。陈老爷便把女子带回了家中。娶了她为三姨太,原本陈老爷定亲要娶的三房是城西灯笼坊的靳家姑娘,但她在成亲的前一天晚上突发疾病去世了,并未嫁入陈家。所以真正的三姨太其实是陈漪华的祖母郑氏。

    郑氏生下男孩之后,陈氏一门都很高兴,那孩子伶俐可爱,日渐长大成人,陈老爷便传授他经商之道。由于陈氏家门对长子嫡孙的偏爱和重视,让养子感到非常不安,遂勾结亲生父母陷害于他,导致他被赶出家门。

    在那个令人心灰意冷的雨夜,他遇见了陈漪华的母亲,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人。那是一名普通的村女,因为误食海鲜以致身上起了红疹。可是村民愚昧无知,认为那是疫病,连夜把她扔到了路上。被陈父遇见了,背起她去了附近的一间破屋子。养子为绝后患,买通杀手追杀陈父,走投无路之下,他抱着救下的女子跳下了悬崖。

    所幸两人跳下的不是悬崖,而是一个酷似悬崖的陡坡。他们被山坡下寺庙的和尚救起。伤好病愈后,他们回报恩人,帮寺里洗衣做饭,砍柴种菜,并在寺庙附近的空地上盖房安家成了亲,两个被亲人抛弃的人就此相依为命,生下了陈漪华。不久,陈老爷去世,养子趁势抢占家产,将陈家嫡系的一干人等全部赶出家门,养子每天挥霍钱财,胡作非为,下人们也纷纷离开,陈氏一门从此败落。后来,陈父几经打听,终于有了母亲郑氏的消息,便与妻子一同接她回来团圆。郑氏见儿子大难不死还娶了媳妇,心中高兴,教导他们忘记仇恨,一家人开开心心好好过日子。因为母亲是云州人士,所以一家人挣了一笔钱就回到云州定居。

    后来陈妻难产,生下孩子便去世了,陈漪华由祖母和父亲一手带大,她出身普通,并不是家世显赫之人。按理说,陈氏夫妇都曾蒙冤受屈,活下来之后应该设法报仇洗冤才是,但二人谨记老母亲的教导,一心过平安和乐的日子,也未把仇恨的思想灌输给陈漪华,而是教导女儿要心存善念,坚强乐观,遇事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要纠结于无谓的执念与仇怨。因此,陈漪华在遭遇马侧妃主仆的为难时才没有与斗气纠缠。而眼下,她更不希望张尧因为一时的急火攻心,被恨意蒙蔽了双眼,急着报仇枉送了性命。

    “正如父母教导我的道理一般,你若恨田氏,就更不该杀了她。你可以想办法搜集一些罗家的罪证,等到关键时刻给她致命一击。”

    “就好比说,我自己会烧菜做饭,但我认识了一个会唱歌跳舞的人,我们彼此就可以互相学习,到最后,我既会烧菜做饭,又懂得唱歌跳舞,那不是比与别人逞强斗气好多了吗?”这也是她拜叶文彦为师的原因之一,当初国丈答应收她为徒,心中对她本人肯定是有所怀疑的,想必摄政王也是如此,但陈漪华并不会记恨他们,反而要借此机会向他们证明自己的为人。能够互相信任,便相交为知己良朋,若是不能,则分道扬镳,就像之前错信他人误入圈套一样,虽然凶险一些,但至少看清了那些人的真面目,对自身也是一种警醒。无论这个世道如何丑恶,我们总是要相信依然会有美好的东西存在,只是要懂得辨别区分此人此事能不能,值不值得去相信而已。否则必然人人德行有失,人心败坏。

    “再说,田氏死了,罗敬之正好再娶,就让老头子和恶婆娘互相折磨,这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报复。”张尧应该思考的是,不靠阴谋诡计,不靠刀剑拼杀,真正用才智,走正道,不断使得自己强大,只有这样才能活得更好,才能得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