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9章 全部买下(第1/3页)  带着警花闯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每当战乱频仍的年代,粮价都会一个劲地往上猛涨,这其中既有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原因,也有不法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但在刘欣治下的区域,却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因为在刘欣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各地的农田大多被收归官府所有,除了税收,租子也是交到当地官府的,因此每年收获的大部分粮食,实际上并沒有落入那些士族大户的手里,而是进入了官府的粮仓,另一方面,刘欣一直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培育粮种,使得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就拿小麦为例,过去,大汉的小麦主产区是在袁绍控制下的河北,单产大约在两百斤左右,而现在的南阳,小麦的单产已经达到了三百斤,不仅如此,在荆南一带,水稻的产量已经远远超过小麦,单产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五百斤,

    正是有了充实的粮仓作保证,刘欣才能底气让官府确定统一的粮食购销价格,令市面上的粮价保持在二十钱左右,不过这样一來,刘欣统治下的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粮食就产生了一个不小的价差,走私粮食的事情也就时有发生,

    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的买卖当然会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想要大规模走私粮食是不可能的,而要保证曹艹和袁绍进行长期对抗的需要,刘欣就必须扩大粮食走私的规模,所以需要动用一些隐秘的力量,刘欣很快便写了一封回信,让沮授全权负责这件事,在信中,刘欣还交代沮授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从濮阳救一个人回來,

    曹艹和袁绍已经开战,刘欣再沒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地处理西域的事务了,于是,一行人离开了武威,迤逦西行,经张掖、酒泉、敦煌诸郡,终于抵达了玉门关,

    玉门关和南面的阳关是通往西域的两条必由之路,关外便是茫茫戈壁,曾几何时,这里驼铃悠悠,东來西往的商队络绎不绝,一派繁忙景象,而如今,站在关城上四面望去,除了遍布的沼泽,纵横的沟壑,挺拔的胡杨,关外已经看不见一个人影,

    刘欣想到自己此番西域之行,就要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使门关恢复往曰的繁华,就不禁感到一阵自豪,忍不住诗兴大发,浅吟低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当然是刘欣“剽窃”來的,但他只念了前半首便念不下去了,因为下面两句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显然和现在的景象并不相合,

    贾诩正一脸虔诚地凝神静听,却沒了下文,不免有些遗憾地说道:“属下早就听说主公的文采举世无双,今曰能够亲耳听到主公的吟唱,实慰生平所愿,只是主公这首诗”

    刘欣摆了摆手,正色说道:“大业未竟,刘某哪有什么闲情逸致啊,时候不早了,出关吧。”

    就在刘欣率领大队人马离开玉门关直奔鄯善王城扜泥城的时候,一支商队也悄悄离开汝南,进入谯郡境内,汝南和谯郡原來都属于袁术的地盘,现在一归刘欣,上归曹艹,但是两地之间的联系仍然十分频繁,常有商队往來,当然了,出沒于这两地之间更多的是一些走私队伍,因为汝南多山地,有许多隐密的小道,而刘欣在这里的地方军尚未组建完毕,因此这里便成了走私的重灾区,而走私的货物当然是以粮食为主,有时也会夹杂少量襄纸和白瓷,

    不过,这支夜间悄悄出发的商队并沒有像其他走私商队一样走小路,而是走的阳光大道,因为这支商队后台很硬,套句俗话就叫做,人家上头有人,

    这支商队來自徐州糜家,糜家在徐州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不假,但放到整个大汉天下,倒也算不了什么,但是糜家家主糜竺现在是户部主管天下商务的官员,经商对于糜家來说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这支商队便持有了官方凭证,可以走大道出关,当然了,凭证上开列的不可能是粮食这样的战略物资,也不可能是茶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