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杨廷麟(第2/3页)  烈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赫,但在朝中声望颇隆,被杨嗣昌所忌。之后改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入卢象昇宣大军中参赞军事,卢象昇大喜,委以重任。

    巨鹿之战后,卢象昇以身殉国,杨廷麟被贬江西。清军南下,杨廷麟死守赣州,城破后,全身戎装,以身入城西清水塘自尽殉国。清军感其忠烈,以四扇门为棺,葬于南门外。

    其忠义自此之后长留世间,即便是清廷入主中原,历任地方官府也自发为其修葺坟墓,兴建忠烈祠。究其原因,也许正是王藩重修杨忠节公墓记中所云:“呜呼忠义之理不泯于人心也。”

    杨廷麟也成为千万为抗清而殉国的士林中人的典型代表。

    更重要的事,杨廷麟并不是那种只会空谈误国的读书人,而是真正有着实干之才的人物,这一,倒是和路振飞极为相像。南明风雨数十年,其间涌现出不少志士仁人,然而大多数只是空有一腔热血,缺少的是真正有才干的官员。

    隆武二年,清军进犯江西,时任隆武朝武英殿大学士的杨廷麟奉旨前往赣州辅助江西总督万元吉与清军决战。其时,赣州作为连接福建与湖南的枢纽,又是广东的屏障,其附近已经集结明军四万余人。杨廷麟力主趁诸军初至,锐气方张之时,与清军决一死战。如果万元吉当时能采纳杨廷麟的建议,或许之后的悲剧便不会发生。

    但万元吉坚持要等候广东水师到来,水陆并进。清军便抓住这一关键时刻,首先截杀广东水师,接着便是顺势攻击赣州。明军各部锐气已丧,又遭逢清军猛攻,顿时大乱,各部慌忙撤退。将万元吉和杨廷麟这支孤军留在了赣州城内。

    赣州失陷之后,福建、广东门户大开,不到半年,隆武帝便在汀州遇难,隆武朝廷由此覆亡。

    杨廷麟的悲剧就在于,他的一生从未得到过真正的重用。崇祯朝时,被杨嗣昌排挤。到了隆武朝,虽然被奉为大学士,入主内阁,但此时,已经是各路藩镇掌握大权的时代。郑芝龙、何滕蛟、万元吉等人手握兵权,杨廷麟作为一个内阁大学士,手下可以调动的兵马不过千人,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战略眼光,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只能无奈的跳进清水潭中,眼睁睁的看着隆武朝廷的大厦倾覆倒下。

    “看朱大人的神情,似乎是对这张图纸甚感兴趣。实不相瞒,此物已被积压在内库中经年,朝中文武甚至是陛下都未曾提及,恕我直言,实在是看不出这器械于朝廷于社稷究竟有何益处”

    杨廷麟的忽然开口,打断了朱平安的思绪。看看眼前这位历史名人,朱平安早已没有初来时看到名人便激动的不能自已的兴奋。而看杨廷麟的表情,似乎对自己看重这张图纸甚为不屑。

    朱平安笑了笑。这也难怪,眼下的大明士子,眼光始终还局限在这片土地上,对于周围的邻国和广袤的世界还缺乏足够的了解,虽然大明已经算是一个开放的国度,但像徐光启那样的经世之才还是太少了。

    朱平安冲着杨廷麟摇摇手中的图纸,珍而重之的叠好放进怀中,冲着杨廷麟一揖倒地。“平安为麾下将士、大明百姓多谢杨大人不远千里将这份图纸送至凤阳,未使其蒙尘深宫”

    杨廷麟一愣,随即便有些恼怒,却气极反笑,“看来我杨某人倒是沾了这图纸的光,却不知这图纸有何过人之处,让朱大人如此看重。在杨某看来,这不过是大明军中的一件普通军械,便是制造出来,却又能如何,难道可成为国之利器吗”

    朱平安想了想,郑重的头,“杨大人所言甚是,这真是一件国之利器”

    朱平安针锋相对的回答,让杨廷麟勃然大怒,“王公公向太子殿下举荐朱大人,这才有了杨某凤阳之行。淮河岸边,杨某亲见贵部士卒举止有度,尚且心中称奇,如今一见,倒是见面不如闻名了。朱大人只知对此细枝末节、军器xiǎo道感兴趣,难道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