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宁完我的反扑(第2/3页)  烈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今这些人却是怎么了,挤破了头来市舶司缴纳税银。每天不等市舶司衙门开门,便早已排起了缴税的长龙,晚一diǎn开门,竟被这些个商贾吹胡子瞪眼。真是奇哉怪哉。

    想想这些百万两的银子浩浩荡荡的送进京师去的盛景,王品的心ji dong 的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不成”王品勉强压制住狂跳的心脏,恨恨的掐了自己一把,“这百万两银子如果一到京师,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朱平安是义父看中的人,早晚太子登基,这等干才迟早也会得到重用。要是这大张旗鼓的将银子送入京师,必然引起各方cāi cè 和妒忌,倒是容易坏了他的前程。”

    王品思来想去,决定还是给王承恩送去一封书信,写明自己的担忧,同时在信中将自己的决定告诉王承恩,自己dǎ suàn 将银子先截留下来大半,两月之后,先押解二十万两银子入京,之后再做dǎ suàn 。jiāo dài 的如此清楚,王品也是dǎ suàn 与义父修补一下目前不冷不热的尴尬guān xi 。

    登州城内沾了贸易区的光,就连寻常bǎi xing 都分润了不少,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商贾齐聚登州,茶楼酒肆、青楼妓馆、赌坊的生意俱都是蒸蒸日上,就连居无定所的流民都有了去处,身体强健的可以自去都司衙门的招兵处报名入伍,选中的便分发衣衫,安排住处和每天两顿饭,只要通过考核成为正兵,那便每月都有了月例银子。

    被淘汰下来的也不用怨天尤人,如今登州码头和威海卫军港都需要大量的劳力,那可是都司衙门承办的工程。别的不説,一日两餐那是少不了的,只要在衙门中登记挂号,证明身世清白,便可以到工地上开工。在登州呆够两年的,便可以向官府申请两亩薄田的救济。这两亩薄田虽然产不出多少粮食,但至少是给了流民一条活路,不至于在这饥荒之年饿死,更何况,两年之内还不用负担任何的田赋啊。

    此外,登州督查室也开始招募流民,要求一年之内为都司衙门种植田地,一年之后,便有两亩田地的奖励。如此一来,不到三天时间。便招募了将近一千人的流民。全部被督查室的士卒看管起来。押送到一块占地大约千亩,但是却有重兵把守的荒地中。众人一时心中忐忑不已,但后来一看,衣食有保障不説。干的也的确是种地的活计。只不过种的那些东西却从来未曾见过。不知道这登州府的大人是为了什么,非要种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有人开心,便有人不gāo xing。军情处对于晋通、晋和两家商号早已开始了严密的监视。每日里的进进出出,包括采买接触,都有人将消息汇总到军情处的情报室,统一分筛整理后,报送给阴世纲,阴世纲挑出其中有价值的这才呈递给朱平安。

    市舶司和贸易区的成立,对于从事盐铁、粮食走私生意的范家和王家无异于是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他们的主要交易对象还是关外的满清,如今海路禁绝,登州府又大肆练兵,就连陆路也看守的甚为严密。不仅是海上的送货和收货通道被截断,现在就连库存的物资也运不出去了。

    不到十天的时间,范家和王家的仓库频频被盗、遇袭,两处货仓不明不白的燃起大火,原本储存的一千多石的粮食化为灰烬。而大量存在货仓的盐铁也是根本运不出去,一时间范永年和王衍恕竟有些焦头烂额。众多的山西商人背地里都将两家骂了个狗血喷头,自己做些见不得光的生意,偏偏还要将所有的山西商人都拉下了水,

    德玉商号的常耀倒是稳坐钓鱼台,到了此时,他才知道沈名先所説的“变故”究竟为何,现在看来,自己只要静静的等待,等范家和王家一倒,轻轻松松的出来收拾残局便可。看来,这沈名先和奉贤堂已经完全投向了副总兵大人,自己在收拾残局之后,应该怎么办呢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