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自有定夺(第2/3页)  烈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只要派遣轻骑截断明军的粮道,任凭洪承畴有千般的能耐,也只是我大清的掌中之物”

    “那如果朝鲜和皮岛方面有变呢”皇太极接着问道。

    “有英俄尔岱两万大军屯驻义州,虽不能进取,但自保绰绰有余”

    “可万一登莱水师前来支援松山呢”皇太极目光炯炯的追问道。

    这句问话一出,帐中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河北之战给八旗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士卒人丁损失巨大不説,单是阿巴泰、谭泰和马光远等一众将领的阵亡便给满清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多尔衮多年征战历史上抹不去的污diǎn,此时皇太极提起来,却是给八旗提了一个醒。山东的朱平安这几年发展迅猛,更是恢复了当年袁可立对关外的威压状态,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师从登莱出发,数日之内便可出现在锦州东边的海面上,这对于锦州的战事是有着极大的威胁的。

    “臣弟以为,这个可能性不大”多尔衮没有犹豫,立刻回答道。

    “为何”

    “如今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声势越来越盛,张献忠攻克襄阳,杀了襄王不説,更是尽夺杨嗣昌积攒的大批粮饷器械。李自成纵横山陕和河南,麾下已经掌握二十余万大军,明廷官军疲于奔命,如今更是龟缩于潼关据守。臣弟得到的消息,明廷已经抽调山东兵马前往剿贼,而朱平安已经押运漕粮入京,听闻明廷已经有了旨意,将其归在傅宗龙的麾下,负责征剿李自成大军。试问在这种状态下,朱平安又如何抽调兵力北上呢”

    “再者”多尔衮接着説道:“朱平安逐渐势大,已经引起了明廷朝中某些派系的忌惮,虽然有周延儒在背后支持,但武将做大一向是明廷的禁忌,在没有诏旨的情况下,朱平安应该不会擅自出兵锦州”説完,多尔衮抬起头,以一种清亮透彻的眼神看向端坐于上的皇太极。

    皇太极虽然心中有些失望,但脸上却没有表现出分毫。这个老十四,的确是让人又爱又恨,他的军事天赋无疑是八旗中首屈一指的,所建立的功勋在八旗中如今已然是无人能及。但他越是出色,皇太极对他的忌惮便越是浓烈。尤其是他还比皇太极足足年轻了二十岁。

    之所以突然来到宁锦前线,一方面是由于此次战役对于满清的意义重大,再一diǎn便是,皇太极从内心来讲着实不愿让多尔衮担任此次战役的主帅,如果再让他拿下战胜的功勋,那在八旗之内还有何人能压得住他

    也因此当宸妃的病情一稳定下来,皇太极便做出了星夜疾驰至前线御驾亲征的决定。

    “不过”多尔衮却并没有话全部説死。“臣弟观察朱平安此人,用兵大胆且诡诈,当日里一到河北便敢阵斩王朴,因此此人行事,万不可以常理揣度之。臣弟建议皇上,还是应对此人以及山东方面的动向多加留意才是”

    多尔衮説的滴水不漏,倒是让皇太极挑不出错来,只能佯作赞许的夸奖了两句。旁边的豪格插不上话来,只能恨恨的隐忍不发。

    军议一直进行到半夜时分,皇太极确定了最终的战略。他将亲领一军驻扎于松山和杏山之间,以防洪承畴出兵救援锦州,其余各部则继续围困锦州,以待良机。

    众将散去之后,皇太极将豪格和范文程留了下来。

    豪格有些担心的看着皇太极蜡黄憔悴的面庞,“皇阿玛的身体可好些了吗”

    虽是熬过了这漫长的军议,但皇太极的脸色却是稍稍红润了一些,精神还是不错,自顾自的苦笑了两声,“宸妃的身体大好起来,朕自然也就没什么事。如今让朕挂怀的,还不是这锦州的战事”

    豪格扑通一声跪在皇太极的面前,“都是儿臣无能,直到如今战事还是没有进展。”

    “缓一缓吧”皇太极一抬手,示意豪格站起来回话。“朕明白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