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作多情(第2/3页)  烈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壕沟,但豪格却以精兵据守第三道壕沟,多尔衮又以阿济格率领两白旗劲旅增援,而代善、济尔哈朗则在左右两翼抵挡住了明军的夹击,随着时间的流逝,明军的粮草、军饷、后勤补给不畅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八大总兵的信使不断进出洪承畴中军大帐,洪承畴和一众幕僚也是焦头烂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早先囤积在松山、杏山、塔山的堡寨中的粮草早已经告罄,宁远虽然不断向锦州前线运粮,但清军游骑却在半途不断袭扰,好不容易运到前线的物资粮草根本不敷大军使用消耗。

    仔细的清算一下,目前的军需也仅够大军支撑半月的时间,半月之后,如果朝廷再不发送粮草物资,那明军将会不战自乱。吴三桂、唐通等人在私下里的串联,洪承畴也早有耳闻,但却无可奈何,手中无粮,想要让这些骄兵悍将俯首帖耳,简直是白日做梦。

    十月初十一大早,张若麒、马绍愉和杜勋正式告知洪承畴,朝廷已经再没有余力支援关外,如今只能依靠山海关、宁远一线提供补给,一听到这个消息洪承畴心丧若死不説,白广恩、马科等人顿时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笑话,以辽东目前这几个城池提供十三万大军的用度,要不了一个月,辽东军团积攒的那些家底就会消耗的一干二净,马科等人都是辽东的豪族出身,那会干这样的赔本买卖,于是乎,干脆来了个阴奉阳违、从此再不照面。

    洪承畴顿时感觉到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堵在风箱中的老鼠,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朝廷一门心思的解决关外战事,却将他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如今想要前进,清军却是越战越勇。想要撤退,却是被清军牢牢拖住,身后的归路更是暗藏杀机。原本稳妥的战略被打乱、丢弃,换来的却是今日的举步维艰、步步深渊。

    正在恍惚间,却有人来报。松山外的海面上舟师大盛,看旗号而是大明的水师,刚刚派了人登岸,説是要请见督师大人。

    洪承畴却是一愣,心中却是情不自禁的泛起一丝希望来。自正德年间开始,大明的水师便每况愈下。到了嘉靖年间,也只有广东水师还有些规模。从天启年到如今,尤其是郑家归附朝廷之后,福建水师才算是充diǎn了大明水师的门面,但其却仅是挂了一个官军的名号。其实不过是闽粤豪族的私兵。

    而如今大明北方,如果説起水师,除了登莱水师,那还会有第二家可言。此时来到松山外海,那一定便是登莱水师的舰船。

    “快请”洪承畴顿时来了精神,手下刚刚出帐,他也有些心急难耐,堂堂蓟辽总督竟然亲自从中军大帐出来。迎到了外边,由此便可见,登莱水师的突然出现。对于他来説,不啻于是一根救命稻草。

    来者只有一个人,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身材魁梧,样貌粗豪,满脸虬髯。看身上的服色也不过是个百户的低级军官。

    看到一身红袍的洪承畴亲自出来,那军官也是吓了一跳。连忙跪倒行礼,“下官山东都司新军百户武子牛拜见督师大人”

    洪承畴连忙示意亲兵将其搀扶起来。好言相慰,这才进入到大帐叙话。

    武子牛跟随李定国攻克皮岛,之后又到朝鲜,成为大明驻朝鲜军队的一名军官。本身是个连长职务,但唯恐洪承畴有所误会,这才自称百户。

    当年讲武堂第一期中的赫赫有名的三兄弟,如今却都已经到了朝鲜李定国麾下效命。肖元腾隶属军情处饮食刚麾下,乃是朝鲜分站的总办;张继祖谋略出众,进入朝鲜总督府任参谋一职,跟随在李定国身边;而武子牛却是更喜欢军旅生活,因此主动要求到一线部队效力。

    松锦大战爆发,明军不仅外部压力巨大,战力、补给比之清军都是远远不及,内部更是错综复杂,各怀心思,胜算可想而知。

    朱平安身处这个时代,却是发现原来要改变历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