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兵权纷争(第2/3页)  烈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棂上空空荡荡,竟是根本没有窗扇。

    阎应元淡淡的回了一句,“城头楼阁乃是镇将观望敌情,指挥运筹所在,拆去窗扇,视野为之开阔,,寒风也更能使人倍加清醒。诸位大人需知,这里可不是吟诗作赋、挥洒风月的所在”

    一句话便让众人闭上了嘴巴,钱德富仗着自己是内官,本想辩驳回骂几句,但却是被段喜年紧紧拉住。段喜年和朱平安认识十数年,可是知道自家这位小爷的脾气秉性。阎应元是他一力推荐而来,别看现在还是不入流的小官,但焉知日后不会飞黄腾达。再者,朱平安治军甚严,这阎应元看来也是个不好相与的武夫,最好还是别自找麻烦。

    楼阁中央摆放着一块巨大的沙盘。这也是山东讲武堂中兵科必备的设置,阎应元虽然没有进入过讲武堂深造,但深得路振飞的言传身教,因此对此也是得心应手。

    沙盘是整个南京城的配置,还以红白两色旗帜标注了明清两军的实力对比,以及驻扎之所在。

    面对着史可法的提问,以及一众官员不信任的目光。阎应元并没有提及将会以何种布置来应对清军的进攻,而是答非所问的说道:“阁部,应元不才,受睿王所托,前来南京协助阁部守城。幸得信重,将一应守城重责托付。其实以何种方略守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阁部能不能给应元一个保证,保证在守城期间,由应元指挥所有兵马以及各部将领及官员”

    “大胆”钱德富终于忍不住了,立刻跳了出来,“别忘了,在此之前,你还只不过是江阴的区区小吏而已。要不是路督臣和阁部推崇,焉能有今日在场的众位,哪一位不是朝廷大员,中枢干臣,岂能是你小小的典史所能调令的”

    阎应元不动声色,一旁的陈明遇还是不为所动的啃着烤着焦黄的馒头。

    阎应元的话让史可法着实有些难堪。之前将守城事务尽皆托付,便是看在朱平安的面子上,料想他也不会推荐一个酒囊饭袋来担此重任。只是如今留守南京的大臣虽然不多,但身份品级却都在阎应元之上。今天,阎应元不仅要将守城事务大包大揽,更要有指挥南京城内大小官员的权力,这一点,史可法却是有些为难。

    “兵家之事,跪在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如此才能如臂使指、攻守自如。正因为应元不过是一介小吏,这才斗胆向阁部讨要这城内指挥之权。还请阁部体恤宽宥”

    一时之间,史可法默然不语。众人不觉也有了些怒气。

    但此时却有一人大步走上前来,“阎将军所言甚是有理。当此生死存亡之际,如果不能军令统一,万众一心,恐怕南京城就算是铜浇铁铸的,也难挡数十万清军的连番猛攻”

    “我河南杨督臣麾下忠贞营,愿意听从阎将军调遣”一身白袍的李岩冲着阎应元深深一揖,表示将全力配合。

    李岩这一站出来,众人却是相顾无言。谁都知道,现如今这南京城内六万守军,其中一半都是归属于李岩麾下。此人虽然是流寇投效而来,但同样是朱平安看重的人才。他现在一表态,众人却都是无话可说了。

    李岩又看看陈子壮,“集声先生意下如何呢”

    陈子壮一皱眉头,虽然对李岩和阎应元的一唱一和颇不以为意,但却懂得现下这个时候,军令通畅的重要性,于是,便缓缓的点点头。“我凤阳军也愿听从号令”

    于是乎,众人又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卢九德。现在剩下的京营人马都都是他的部下,他的态度究竟为何,已经变得举足轻重。

    卢九德满不在乎的笑笑,“大敌当前,咱家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小打小闹,应付足矣,但这样的大战,咱家还是知难而退的好”说着,冲阎应元一拱手,“如此,便有劳阎将军了”

    “不敢”阎应元连忙还礼,“还请卢公多多指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