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世事如棋(第2/3页)  烈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了”

    阴世纲悄无声息的走上来。他手中还一封霍五从京师传来的消息。南征大军兵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京城,顺治皇帝因此龙颜大怒,为此和多尔衮兄弟当众在朝堂上起了冲突,天后大玉儿居中调停也未见成效。激赏山陕败局已定,五万八旗的精锐之师被困于西安三府,使得顺治皇帝、索尼等保皇派甚至于八旗之中不少贵族都对多尔衮深有怨言。清廷内部如今是暗流汹涌、风雨欲来。

    听完阴世纲的介绍,朱平安久久没有开口说话,目光炯炯的看向远处的保定城垣。忽然之间,前方传来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高处的沈恪拿着千里镜从一课老松上跳下来,笑着回禀道:“殿下,保定城垣已经被炮火炸开好几个豁口,我大军已经开始入城厮杀”

    见朱平安没有什么反应,依然在皱着眉头思索,张煌言便说道:“速速传令,入城之后,多以我军火器击杀敌军,尽量避免和其展开肉搏,各部狙击手占据高处,逐个击杀鞑子军官,使其众军无首,不战自乱”

    沈恪答应一声,连忙去传军令。

    朱平安就在此时忽然开口说道:“通过军情处的渠道给霍五送个消息,顺治和大玉儿都不是等闲之辈,更何况还有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等人的臂助,多尔衮如果大意是会吃大亏的。让霍五隐晦的提醒一下”

    阴世纲点头答应下来,立刻着手去办。这些年他在朱平安身边也养成了一个习惯,那便是无论是朱平安传达下来什么样的命令,他只管执行便是,向来不问缘由。

    但张煌言却是按捺不住心头的疑问,“殿下,您此举是”

    朱平安遥遥的看向北方的天空,“多尔衮是个难得的对手,本王还想和他亲自过过招,至于顺治和大玉儿这两母子,不过是精于权谋的妇孺之辈,本王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来”

    河北重镇保定失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师,速度的确是很快,因为保定与京师只有咫尺之遥。如今,这样的消息在八旗中已经激不起太大的风浪。一连串的战败噩耗已经让众人有些麻木了,入关不过区区一年的时间,八旗和满洲就要走向覆亡的边缘了,这一点很多人已经看得格外的分明。

    北京城里早已不复当年的热闹和繁华,满清入主之后,剃发令的推行已经让百姓们心生怨念,城中的不少官宦和豪门富贾早早的便撤到了江南和山东,因为不停的战乱,满清放弃了最初宽以待民、恢复生产的朝政方略,转而大索地方,为同时开战的几条战线搜掠补给和资财,更是让民间苦不堪言。因此,街市上是一片萧条。

    这两个月以来,朝堂之上也是纷争不断,帝后一党极力推荐的绿营兵制最初让清军势如破竹,轻而易举的击败了郑芝龙的主力,一时间颇有一战而扫平天下的态势。但随着战局的发展,绿营兵却是逐渐体现出它的难以掌控。

    张存仁的死如今在朝堂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吴三桂为了拥兵自重,借与郑芝龙谈判之际,杀死了张存仁,也让绿营主力彻底失去了掌控。洪承畴远在四川,他的麾下还有数目可观的绿营兵马,但远水不解近渴,更何况,他手下的汉官汉将如今藏了什么心思,现下谁也不敢保证。

    为此,多尔衮和帝后一党在朝堂之上各不相让,帝后党认为满清之所以有如今的局面完全是多尔衮一意孤行入关,陷入到如今兵力不继、进退维谷的窘境中。而多尔衮则认为,原本入关之后的大好局面完全是因为帝后党想要在朝中扩展实力,大肆任用汉官汉将造成的,如果当时满清能凭借着山海关大胜之后的优势,耐心的经营京畿、山陕等地,之后待羽翼丰满再行南下,或者挑动流寇与明廷之间的争斗,满清从中渔翁得利,那么现在就不必陷入到数条战线同时开战、难以为继的局面中。

    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多尔衮的诏令,顺治皇帝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