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沈伦回京(第1/3页)  传奇知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忠在余杭呆了一个多月,终于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但是,沈相爷比他晚到余杭,却比他早回京城。

    这天下午时分,沈相爷的钦差队伍,回到京城,便直奔皇宫缴旨。

    皇帝当然知道沈相爷今天会回京,早两天便有回报了。因此特意在偏殿等候。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禀告:“皇上,沈相爷在殿门外求见”

    却说当今皇帝赵炅,这名字也是改来改去,改了好多次。最初名叫赵匡义,但是太祖皇帝黄袍加身之后,为了避讳,便改成了赵光义。然后继皇位以后,又改为了现在的赵炅。

    官家的相貌很是威严,因为太威严了,便让人没有了亲近感。“帝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这便是史书上对他小时候的描述,从小都是如此。

    小时候和其他小孩戏耍,那些小孩都怕他,可见其相貌威严。

    久而久之,这种姓格之下,行事作风,便显得很是神秘。一般臣子有什么奏折要上奏,官家便会安排单独奏报。

    或许就因为这个缘故,民间对官家的风评,有些不好。尤其是烛光斧影一事,认为是官家害死了太祖,做了皇帝。而且这种说法,还很有些人相信,不过现在都还算是民间传言。

    但是,这对官家来说,却是洗不脱的罪名了。赵光义也着实郁闷,自己当年跟随兄长太祖皇帝以来,尤其是陈桥兵变,是立下过大功的。

    当时的情况,虽然是太祖有了很强的实力,但是赵光义也有了自己的羽翼,也算是两股势力,只是相对来说,太祖赵匡胤的势力强大许多,因此他便做了皇帝。当然,对于这些事情,赵光义却是丝毫没有怨言,仍然坚持支持自己的兄长,两兄弟感情很是深厚。

    再说,太祖登基之后,长达十七年的时间才崩。赵光义已耐心等待皇位达十七年之久,要是真有想谋害太祖称帝之心,大可以趁着太祖经常邀请赵光义进宫饮宴时下手,十七年的时间,不可能一两次机会都等不到。

    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仁慈宽厚,怯弱无能,根本无力治理天下,也无力与赵光义争天下。赵光义当时挟开国之功勋之位,权倾朝野,又有母亲杜太后遗诏要哥哥传位于己的“金匮之盟”作后盾,皇位自然非己莫属。

    因此,赵光义只要等宋太祖自然驾崩,就可顺顺当当继承帝位,用不着去冒杀头之险杀害亲兄,招天下骂名。

    但是,那烛光斧影的传闻,却很有些眉目,对此,赵光义也只能假装不知晓。

    赵光义还有个爱好,就是读书。“姓嗜学,宣祖总兵淮南,破州县,财物悉不取,第求古书遗帝,恒饬厉之,帝由是工文业,多艺能。”这是史书上的记载,其中的宣祖,便是赵光义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或许是因为喜欢读书,尤其是姓嗜学,因此便工文业。还有“命诸州大索知天文术数人送阙下,匿者论死。”

    而这件事情就在赵光义登基当年的一个月后,就是当年的十一月,便下了这道命令,集合了大宋各地的天文术数人才。

    就因为官家本人爱好,所以自己的儿子们,也跟着学了一些。只是现在的皇子都还比较幼小,学得有限。大皇子赵元佐才十六岁,不过这赵元佐却是更喜欢习武。这对大宋朝来说,未曾不是一件幸事。

    现在的大宋朝,北方有契丹虎视眈眈,吞并的幽云十六州,现在都还没有收回来。而太祖皇帝和自己的毕生梦想,便是收回幽云。

    西边有党项人,也在蠢蠢欲动,尤其是今年,更是开始反叛了起来。

    南边虽然大部分已经平定,但是尚有大理,安南还没有消灭。

    因此,大宋朝的继承人,需要的是武略非凡之人,就算再喜欢这些天文术数的东西,也只能当成爱好而已。所以,官家心中,最中意的储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