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廷议(第1/3页)  传奇知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这个胡旦,却是个人精。乃是太平兴国三年的状元,少有文辞,文章很是出色。但是,也是一个自负的人。

    太平兴国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

    吕蒙正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

    这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我明年第二人及第,便是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

    因此,两人一向也有些暗中较劲的意思。现在入朝做了官,胡旦便是想着,事事要超过吕蒙正。

    现在吕蒙正的职位,乃是翰林学士,左补阙,知制诰。左补阙便是知谏院,级别比谏议大夫要低。

    而吕蒙正实际的工作,便是左知制诰。顾名思义,知制诰便是权知制诰,便是给皇帝起草诏书的人。这虽然不是中书,三司长官,但是也极其具有实权的人物。因为接近皇帝,往往能够说得上话。

    胡旦和吕蒙正比起来,算是差很远了。但是,胡旦却一直不认输。胡旦未曾中举之前,说过:“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虚生也。”

    现在已经是状元了,那就要想办法升官了,最终达到宰相的目标。因此,整天便是挖空心思的想要升官,常常思量到半夜,因此得了个外号,叫做胡三更。

    胡旦现在入直史馆,和吕蒙正的翰林院地位相差无几,但是吕蒙正已经做了翰林学士,而自己却不过一编撰。当然相差得远了。

    其次,胡旦的职位却是左拾遗,而吕蒙正是左补阙,比起来也是低了一级。补阙和拾遗合称为遗补,属于谏院,不过都是虚衔。因此,胡旦这才想方设法的往上爬。

    现在朝中赵相一部分和魏王一部分人,已经争执起来。而且官家以前一向是不赞成立储,今天在朝堂上,被群臣逼得下不来台,正是自己解围的天赐良机。

    官家爱赵元佐,这是满朝皆知的事情,但是没有一个人提赵元佐,现在自己站出来,声音肯定很微弱,但是只要发出了这个声音,自己便算是成功了,至少在官家心目中有了好印象。

    至于储君是谁,胡旦并不担心,现在最重要的,是迎合上意,况且官家还算年富力强。所以,胡旦便赌上了这一把。

    赵光义是谁,做官做官家,都是要多少年经验的人,怎么可能被朝臣这点阵势给吓唬住了,当然心里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赵光义依旧面沉似水,心里暗暗的盘算着。

    不过,胡旦的话,却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不开眼的人,群臣顿时哑然,纷纷转头看向胡旦,胡旦倒也不慌不忙,很是镇定。

    “微臣以为,储君当以立长”胡旦的声音再一次响了起来。

    殿中诸人正有要反对的,但是却有快了一步,这人便是左拾遗董俨,董俨说道:“臣以为,储君当以立长为要,以此形成定制。使大宋江山更加稳固”

    董俨的话刚刚落脚,陈象也跳了出来,口中喊着附议。陈象刚刚说完,又站出来一个人,却是右拾遗赵昌言。

    原来这几个人,便同是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因此倒也经常往来,常常一起聚会。其中,赵昌言却是贡举时候的,拟定的状元,结果殿试之时,赵光义更是看中了胡旦,因此将他降为了第三,成了探花。

    而陈象,便是同年榜眼。因此,这可以说是大宋朝太平兴国三年的群星荟萃的局面,渐渐的也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只是现在都还没有位高权重之人,因此,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