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二、维扬原创(第1/3页)  秋尽江南青山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维扬原创“,是扬州本地门户网站的文学原创版块,聚集了一帮本土文艺青年,也算是本土的一个网络文化高地。

    人以群居、物以类分,林秋雨闲置在家等待军转部门安排工作的期间,上网浏览了”维扬原创“,仿佛找到了组织。其后林秋雨以母亲之名“阮菱花”作为网名,整理更新自己的作品,陆续发表在“维扬原创”版块,和大家通过网线,打成一片,很快认识了几个好友,网名分别是”西风“、”苏扬“、”九道门“、”判官“、”绿儿“、”轻轻挥手“等。

    历朝历代,文人相轻,很快林秋雨发现,“维扬原创”网罗了本地三教九流的文人骚客,是文艺青年们的集中营,各路现实中人马披着小马甲粉墨登场,有些人生活中本就互相相识的,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难免跟帖互厢吹捧一番;也有不相识的,由于观点不同,开贴互掐,约架撕x,掐到最后有的变成了好友,铁哥们儿的那种,也有的变成了世仇。

    “维扬原创”也不乏一些高品味的写手和高品质的作品,其中网名版主苏扬(网名九道门)就是大神级写手,连副版主姜素素(网名:西风)也难得的一副谄媚姿态对他恭维。苏扬不写风情、不撩风骚,大多写处世哲学感悟,列数其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如数家珍,什么“孔门十哲”、罗素、黑格尔、柏拉图、亚里斯多,作品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很多文章都收到众人的追捧和关注,文章一看标题就很有格调,像《笑对一路风尘》、《清水摇不浑》、《夜品香茗意无穷》、《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关掉你的命运论》,现在回头看看,算是一届鸡汤鼻祖大师。

    林秋雨竟然也很快被圈粉,一一翻阅细读苏扬过往的作品,每逢苏扬贴上新作,也跟随众人一样回帖叫好,好多小姑娘直接裸地跟帖:“九道门哥哥,你好有才,我要跟你生猴子!”林秋雨暗自揣测他格调那么高,一定是个冷酷洒脱之人,追随的人很多,而自己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文青,很难引起他的关注吧!

    在等待军转办安置工作的大半年里,林秋雨最热衷的还是提笔创作,梦笔生花,很快进入创作的状态,继续创作了很多诗歌、散文、长篇小说,一股清流引起版块里一大帮人关注。很多人都好奇,版块突然就来了一个特能写的人叫“阮菱花”,文笔清秀,激昂澎湃,一股正气,貌似当过兵,写了好多部队文工团的趣事。

    其间,她还专程走访了少年宫二胡乔老师,乔老师依然孤身一人,没有成家。闲的无聊的时候,喝点白酒,坐在少年宫门前石阶上,悠然自得地拉上一曲二胡。林秋雨拜访他,跟他了解自己母亲和父亲相识相恋的浪漫故事,写成了《我的父亲母亲》的中篇散文小说,后来发表在一个知名杂志《读者》上。

    乔老师说:”秋雨啊,你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音容笑貌跟你娘一个样!“

    林秋雨深情地对乔老师说:”乔老师,你把我当你的女儿,我将来为你养老送终,你不要担心,我会经常来看你的。“

    乔老师说:”如果,你娘能放下烈士遗属的光环,或许能接受我,或许会过得好一点,不会那么早就郁然去世。“

    此后,林秋雨多了一个长辈,时常来陪陪乔老师,偶尔跟他一起拉一曲,一老一少,拉二胡竞技,特别是拉《赛马》,两人用二胡模仿马的嘶叫声,此起彼伏,万马奔腾的氛围,成为少年宫门口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转眼间,8月初,市军转办公室打电话让林秋雨去审档,同时领取择岗考试的资料。公事交待完,军转办丁干事冒昧地发问:“打听你一下,林秋雨,你有男朋友了吗?档案显示你才25岁。”得知林秋雨还是单身,便要给林秋雨介绍对象,“男方是我原部队老首长的儿子,我老首长他现在是市财政局领导,其公子叫陶青山,长得一表人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