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六章 第二次伦敦海军裁军会议(一)(第2/3页)  辛亥大军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阶层买不起上东区里的公寓一样。而距离汇东新路远一些,普通的独院包含正房数间,厢房数间,占地约半亩的普通宅院要价大概在千元左右,而这个价格对比一战时期的价格,足足上涨了四五倍,那时候买这样的一栋房屋顶多也就两百元左右。

    这些房价的增长以及其他物价的上涨实际上是抵消了中国这十几年来的国民收入增长。但这并不是说国民们的生活就没有提高,这就好比后世里里2000年以前的中国和2013年的中国,收入虽然也增长,但是物价上涨的更厉害,但是谁也没说2013年的中国生活水平比2000年还差了。

    仅仅是通过工资收入和物价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众生活水平还是不太现实的,而通过人均的粮食水平可以更好的来分析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与否。

    二十年代之前,中国的民政部缺乏相关的数据无法得出准确的人均粮食数据,但是一个大概数值还是可以的,统一之初中国的人均粮食水平在两百五十公斤左右,之所以会这么低,主要是受到辛亥到统一这四五年里的国内战争频繁,统一发展十年后到了1924年后,人均粮食增长到了两百九十公斤。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时期,中国的农业开始大规模应用化肥,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加上每年从东南亚进口的粮食逐年增多,到了1935年的时候,人均粮食已经三百二十公斤左右。

    这个水平纵然还无法和欧美国家的人均四五百公斤的水平相比,但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础,这个成绩已经是称得上骄人了。作为对比,史实上1955年到1958年,也就是中国五六十年代时情况最好的时期,人均粮食才三百公斤左右,八十年代后才增加到三百公斤以上,一直到2000年才超过四百公斤的水平。而后世里的人均粮食水平的提高还是建立在现代农业和杂交水稻大规模应用的前提下。

    这年头陈敬云领导下的中国为了提高人均粮食水平,最主要的就是对国内的闲置土地进行开荒,加大化肥的应用,另外还有就是从东南亚地区进口一部分的粮食。三十年代的中国和后世里的中国对比,粮食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的,主要是土地增加了不少,但是人口数量却只有后世中国的一半不到,所以纵然粮食的单位产量比不上后世,但是总体来说粮食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人均粮食水平的增长,就已经能够最直接的说明这二十多年来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外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产品给民众的生活也带来了众多的便利。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1931年中曰战争又打赢了,这些都给陈敬云带来了巨大的个人声望,而这种个人声望的提高,也给陈敬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1934年末,中国第五届总统选举中,陈敬云毫无悬念的获得了连任,纵然有着几个人陪同参与了竞选,但是谁都知道那些几个人都是来陪衬的,总不能说让总统选举只有一个候选人不是,那样的话读才的味道就太浓厚了。

    有些事情,那么明知道是这样的,但是也得厚着脸皮否认的。

    陈敬云是从心底里都把自己当成读才者,但不管是公开还是私下的场合,陈敬云张口就是民`主,闭口就是自由,谁要是敢说读才他就跟谁急。

    读才者可从来都不会说自己是读才的,至于别人私底下怎么说那就是别人的事情了。

    毫无悬念的获得总统连任后,陈敬云的施政也是继续上一届任期里的方针,基调就是继续发展工业经济,次要的就是整军备战,随着时间的过去,这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已经是气味越来越浓厚了。

    1935年末,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海军限制条约即将在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三十一号失效,为了延续海军限制条约,英美在1935年末的时候就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