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逸高楼(第1/3页)  行走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动什么歪心思?俺娘早就给俺说好了一门亲,再说了我小屁孩?你和我一样大哎,还说我小屁孩?”杨文广不服气的说道。

    “你娘已经给你说好一门亲了?”韩清听了以后止住脚步好奇的看看杨文广,“屁大的孩子懂什么?”

    “还说我是小屁孩儿?你和我年龄一样大,那你岂不也是?”

    “这你就不知道了”韩清一本正经的对他说“人是有心理年龄的,你看我才十二三岁,其实我心理年龄已经三十四岁了。”

    他和杨文广二人说说笑笑的到了广元楼,远观看上去规模挺大,三层的木质结构酒楼,但见楼里欢声笑语不停,楼外叫卖声此起彼伏,韩清特意看看摊贩摆放的各种点心和水果,水果种类不是很多,但是有不少都是装扮的很好看。

    韩清停下里问问才知道,这种装扮好的果盘叫做插食,插食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在食物上面插花、插彩旗,还有一种方法是用竹子或者铁丝扎成某种造型,把食物挂上去。

    按照某一节气而做的食品,虽然已经过了时令,但是还仍旧在卖的;比如为重阳节而做的重阳糕,这重阳糕就是一种插食:把米粉用糖水和匀,做成米糕,上笼蒸熟,出笼后,在顶上插一面小旗帜(注①)。

    他看着觉得也是奇特,这宋人也是好玩,好好的糕点插什么棋子?只是为了好看?———糕点插旗如同给美女戴上珠翠,是在帮美食扮靓呢。

    待上了楼,就被门口等候的吕小顺连忙拉进里屋的大包间了。这吕小顺别看长得有点廋弱,据说攻击力十分凶狠,韩清在宋辽边界用电警棍弄晕了两个辽国的探子之后,这吕小顺眼都不眨一下的上去活活的割了人家的头。

    进了包间发现这孟宪奎包下了三四个房间,严格意义上讲这不算包间,因为全都是用活动屏风隔开的,屋里做的全是熟人,空着的旁边略微侧开的包间是给杨文广和他的侍卫的。

    韩清进了房间忙和众位致歉,只听见陈冰说道:“韩医证背着兄弟们和外面的女子有事要办,兄弟们明白。”他一说完大家都嘻嘻哈哈的打趣。

    杨文广由于身份特殊,大家都是很恭敬的让他进了里间,然后就吩咐小二上菜。

    趁着上菜功夫,韩清和坐在旁边的孟宪奎问问杨文广的姐姐是个怎么回事,孟宪奎便一一给他道来。

    原来这柴郡主确实只是生了三个,膝下并无女儿,这个杨文广的姐姐乃是蕲王柴熙诲的女儿,名叫柴曦媛。

    “柴熙诲?这名字怎么这么熟呢?”

    他想起自己曾在自驾游时候,专门去过革命圣地井冈山就碰见了据说是柴家的后人,本来是闲暇时候了解本地文化和风土人情时候,就坐在路边和一个老人聊天,老人自称姓宁,给韩清唠唠叨叨的讲述了宁姓历史由来。

    老人讲在宋朝时候,曹王柴熙让,原名宗让,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五子,柴熙让因担心当时的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进行加害,于是秘密从当时隐居地河南洛阳彰善里携带当时只有五岁的儿子柴少婴南下逃难,一开始跑到了古城金陵(今南京),后来又继续从南京往南逃,到了吉州庐陵彰华镇现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

    柴熙让据说颠簸流离时候被当时彰华镇美丽富饶的景色所吸引,觉得该地很适合居住、生活,于是就决定在当地留下不走。恰好此时赵匡义派出的官军也一路尾随追来,柴熙让就把蟒袍和鞋脱下,把鞋放在一口池塘边,然后将蟒袍扔在池塘里造成投水自尽的假象。至今那水塘还在,名叫龙袍塘。

    官军过来后看到他的鞋在池塘边上,而衣服却浮在池塘里时就误以为他投河自尽了,于是官军就放弃追赶带上他的鞋子和衣服回京复命去了。

    躲过官军后,柴熙让来到本村一个老妪的门口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