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冲冠赴燕丹(第1/3页)  行走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由于使节是以朝廷名义出使,代表着皇帝或者国家形象,附有特殊的政治使命。因此,宋辽双方对各自使节的选派都是比较重视的。北宋选使节尤其更是严格,选择国信使和副使需要有中书及枢密院共同审择,然后由皇帝裁定。

    因为奉使出疆所获赏赐比较多,而且在圆满完成出师任务回国之后还能获得晋升的机会,所以在选择使臣的时候,会存在一些徇私舞弊的行为,也有任人唯亲的弊病。

    于是真宗下诏:“毋得用二府臣僚亲戚,其文臣择有出身、才望、学问的人;武臣须有达时务更职任者。”

    北宋访辽使臣的规模是比较庞大的。一文一武二臣担任。宋处遣使,文武并无定例。自澶渊之盟以后,则规定大使皆用文臣,副使皆用武臣。在正副使之下,还有上中下三节从人。这些使节一般共有五十到八十人,多者百余人,是一个庞大的使节代表团。

    这路振是唐相路岩之四世孙,五岁诵《孝经》、《论语》,十岁听讲《阴符》。科举考试荣登甲科。后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

    所以路振文采超凡,韩清这个从现代过去的人听老头儿引经据典的说着,犹如鸭子听雷,索性就和老头儿聊三山五岳,四海见闻。把老头儿听得一会儿双眼圆睁茫然不知所以,一会儿逗弄的哈哈大笑。

    由于曹利用正在和辽人交割岁币,城外皆是辽人汉人,路振又担心耽搁久了误事,第二天一早便带着使节队伍和李允则告别,出城门向北而去。

    刚一出城门时候,让韩清真是大开眼界了,感觉到了一个行为艺术中心,因为城外的辽人无论是坐在马上还是牵着马走的,一个个发饰各种各样,有的剪去头顶的头发,保留其它部分的头发;有的在额两侧各留不相连的一绺头发,其他全部剪掉;有的在脑后留一绺头发。

    看见这么多人发饰怪异,韩清有些瞠目结舌,路振看韩清的样子好笑,便悄悄告诉韩清,辽人男子都为髡(kun)发,汉文文献中称契丹人剃去一部分头发的发型为“髡发”,有鄙夷嘲笑的意思。知道就行,别声张!

    这些人是来接收岁币的,并顺便在榷场卖一些带来的东西,随身带来的皮毛,肉干东珠等。

    看着大车里一车车的岁银和绢,韩清苦笑了一下,真要是一直这么下去,辽人当了裤子给宋人打工都不够。

    老美跟欧盟一直掐架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为什么统一起来用欧元?

    因为美元成了全球的硬通货了,老美有美元的发行权,已经严重到可以把通货膨胀输出到任何一个国家的能力了。老美可以保证自己国家的物价能二十年基本不变。

    而在大宋十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大宋的岁入,是一亿两,打宋辽战争,每年军费是五千万两。澶渊之盟明确规定两国开展自由贸易的,这“岁币加自由贸易”就是一根无形的套索套在了大辽的脖子上。

    这辽国本是契丹族,是幕天席地的游牧民族,除了卖羊卖马,顺便加点皮毛东珠之外,它几乎没有任何产品可以输出给宋,而宋的每一种商品,都是辽需要的。

    开始辽是允许卖一些马给大宋,后来发现缺马的大宋的骑兵越来越多,就下令不准再卖马。萧燕燕萧太后下令,谁若是敢卖马给大宋,就剁谁全家。

    结果这种边境贸易从一开始就变成一边倒的贸易大屠杀。

    大辽收的岁币,到年底全被大宋赚得干干净净,每年倒贴还不够。辽本来是游牧民族根本不懂经济,所以后来干脆不发行货币,反正发行出来,辽国百姓也不认,即使大辽皇帝本人,也觉得只有大宋的钱才是真正的钱,完全放弃了货币发行权。

    拥有农耕文化的大宋,历来就一直期望从土地里获得收获的传统,地里面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