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答。
舅舅接着问:“朱元璋建立了什么朝代?”
“明朝。”卢晓轩抢答。
“所以说,明朝和蒙古人结下了仇,蒙古人战败以后,跑到漠北养精蓄锐,一有机会就卷土重来。明朝和蒙古人战争不断。明朝初建的时候,大将军徐达镇守北平,他当时就开始建造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孩子们似乎像是明白了,参差不齐地点着头。
舅舅接着给孩子们讲故事:“后来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同时也是大将军徐达的女婿朱棣镇守北平,把蒙古人打怕了,部分蒙古人都听从朱棣的调遣。朱棣造反,蒙古人还帮忙呢。后来朱棣称帝,迁都北平,并将北平改称北京。长城在那一段时间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所以年久失修,风雨蚕食,开始破旧。”
孩子们认真听着,能不能听懂,暂且不说,有点印象就不错。兴趣是从印象开始的。
“后来明朝的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谗言北征抗击蒙古人入侵,在土木堡被瓦剌人活捉。瓦剌人也是蒙古人的一部分,生活在蒙古的西部。经过这次事件,明朝开始重视长城防御。到了明朝弘治十八年,八达岭长城开始逐步修缮。历经嘉靖、隆庆和万历,用了整整八十年。隆庆二年,明朝有位大将,从东南沿海调回北方,负责训练镇守在蓟州,昌平、保定的士兵。这名大将,我想你们一定很熟悉,他就是大明王朝抗击倭寇的大英雄。孩子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他叫什么名字?“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舅舅问他们的大英雄到底是谁?
舅舅滔滔不绝地讲了大半天,孩子们好像没几个人能听懂。舅舅讲故事从来不管对方能不能听懂,他只顾讲他的,只要对方有点印象,能记住几个人名就行。
我和王丽娟三、四岁就听舅舅讲故事,一开始什么也听不懂,慢慢地讲得次数多了,也就听懂了。
就像眼前这些孩子一样,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他们如数家珍,一部《开天辟地》他们看了十几遍,再笨也能记住几个历史人物。
舅舅等待孩子们的回答。我和王丽娟小的时候,舅舅就经常给我们提问题。一直到我们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出答案的时候,他才将答案告诉我们。
我笑呵呵地用口型告诉孩子们:“戚……继……光。”
孩子们看到我的口型,笑眯眯地猜着。姚圣保胆大,第一个发言:“huang继光。”
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舅舅对姚圣保说:“从字面上讲,你猜对了三分之二。再好好想想?”
“戚继光。”一个叫裴育良的小男孩回答,“huang继光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姚圣保恼羞成怒,狠狠地推了一把裴育良:“谁让你说的?我都已经想到是戚继光了?”
大家笑。我想起了我的儿童时代,就因为王丽娟先想到了答案,我差点揍她一顿。
舅舅笑呵呵地对大家说:“没错,就是戚继光。当年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完倭寇,就被调到北方防御蒙古人。戚继光一上任,就建议朝廷修复破旧不堪的长城。朝廷准奏。戚继光很聪明,他是一位天生的兵器家和建筑家,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上的敌楼全是他设计和督造的。现在,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在长城脚下竖立了戚继光大将军横刀立马的雕像,改天你们可以去看看。”
“夏老师,明天就带我们去看看,行吗?”代小童恳求我。
我想了想,对代小童说:“行啊,不过明天我们只看看戚继光的雕像,不爬长城,爬长城是保留节目,最后一天才进行。明天我们要去首都科技馆,那里更有你们想要看到的东西。”
代小童笑呵呵地点头,回头对小伙伴们说:“明天我们就能看到戚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