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活着(第1/3页)  元嘉烽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玄谟说得没错,檀羽到了赵郡,赵郡就大乱,到了仇池,仇池就大乱,到了南朝,南朝也大乱,最后回到中原,中原就陷入了内忧外患。虽然这些事不全是檀羽造成的,可他多少都直接或间接卷入其中。以前林儿也曾抱怨过这个问题,可直到今天,从王玄谟口中说出来,檀羽才感到这话是这样刺耳,仿佛自己从来都是一个灾星。

    难道真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吗?难道自己真的只有自杀以谢天下吗?檀羽再次陷入了迷思。

    他的内心,在自己多年来的经历间反复游荡。他已经历太多,凡遇难事,他便总有可参考的凭借。也正是这难得的实践经历,给了他不断进步的阶梯。

    彷徨中,他的记忆突然闪回到了南朝建康的洞玄观,那一次,他和兰英在那里给想要拜自己为师的年轻人宣扬自己的思想,他告诉他们,不要崇拜别人,要崇拜自己。讲完这番话,兰英盛赞檀羽的思想已经在影响整个天下,而檀羽却说:“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我就带着英姊、公主远遁江湖,再不出来了。”

    是的,若然天下已是大治,又何需一个檀羽?究竟先有圣人,还是先有大盗,这正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永远没有最后的确切答案。但有一点却是肯定,圣人的理想是不会有错的,他要世间的百姓都安然无恙、都充满希望地活着。俗话说,没有好的战争、没有坏的和平。天下太平,是圣人心中的理想,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檀羽的表情就这样从惊惧,变成了不安,又从不安变成了坦然,最后从坦然变成了温馨。在这温馨的气氛中,他找到了自己存在于这个世上的全部价值。

    于是,他开始针对王玄谟的大反攻:“半杯水,有人从上面看,说它是半空,有人从下面看,说它是半满。标准的不同,争论就永远没有答案。作为道家,王道长当然可以信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作为儒家,在下信奉的,却是‘圣人之治’。两家人的争论,构成了中华历史千年的发展轨迹。乱世之时,道家兴,治世之时,儒家兴。当今天下正处乱世,所以王道长能够纵横天下,招揽无数信徒,想来也非全无道理的。”

    檀羽的说话,让王玄谟顿时感到了紧张。因为这股气势,是如此的自信而坚定,是在他面前辩论的人中,从所未有的。所以王玄谟也难得地感到了紧张,他下意识地询问了一句:“你到底想说什么?”

    檀羽则微笑道:“我想说的是,当今的永平帝拓跋余不是什么汉献帝,而是先汉之宣帝、后汉之光武帝,是必然的中兴之主。我之所以做这样的判断,是因为独孤将军曾对我说过,他不管是怎样的独断专行,都将竭力为皇帝寻找人才。尤其是,他将竭力为汉人才俊创造机会。我记得当初在赵郡,我曾对我的同乡们说过,破除窝里斗的最佳办法,就是‘思无邪’。那独孤将军虽然也主导着朝廷的派系争斗,可他的心思还是在为朝廷招贤纳士,为胡汉的和解创造条件。所谓治世,不正是‘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吗?试问,朝廷中枢能有这样的态度,这不正是中兴的先兆吗?”

    王玄谟想必是没预料到檀羽会说独孤尼的好话,因为当初檀羽在统万城和独孤尼会面是秘密的,王玄谟并不知道,他只当檀羽去平城时并没有见独孤尼,说明两人的关系并不好。看来,他完全错了。

    所以,这时候变成了由他的惊疑面对檀羽的淡定,“檀先生这是盲目乐观了吧?”

    檀羽却表现出了睥睨天下的那股绝对自信,他道:“还有一件事悄悄告诉王道长,就在前不久,我收到了卢度世写给我的信。他说,他准备劝陛下成立一个新的机构来专门招揽人才,原来宇宙帮的盖吴、白广平等人都将在这个机构中贡献自己的才智。王道长可知是谁让他做这件事的吗?不是独孤将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