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8)(第1/2页)  农业帝国与草原铁骑之拼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壮年汉子挽扶王老太步伐坚定地向前迈进,那神情似乎是告诉众人:这事儿错不了

    [后人评论建议年青人反复阅读一下可谓言简意赅的这段描写一种人情世态的文字:王老太眨巴眨巴眼睛,仿佛在提醒对方认错了人但她的辛酸生活让她的话说不出来]

    不出半天,这条爆炸性的新闻就传遍了棉布巷子但更令人惊奇的是王老太本身,傍晚时分她再出现在棉布巷子的时候,身上穿着剪裁得体的华丽绸缎衣服,头插鲜花,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华贵气息

    她轻描淡写地告诉房东:她赁住的房子里的东西全部不要了,房东爱给谁给谁

    她不但还清所有欠倩,并且还要额外给予房东一笔钱

    直到这个时候房东才忽然醒悟过来,连连对着王老太躬身施礼,一叠连声地表示决不能收

    王老太用贵妇人的口吻从容地说:"请不妨收款我家三官多的是钱:他预备在闹市中租房做生意;他还说要买一个丫环供我使唤"

    "尚请王老太以后多多给予关照"房东低声下气地谄笑着说

    晚饭时分,王老太已经成为棉布巷子家喻户晓的人物,几乎是可以用众望所归这个词来形容了

    果不其然,几天之后,在离棉布巷子不远的东二街新开张了一家专卖中原绸缎的商铺,一溜三间门面就在祥云帽鞋老店的对面由于是众所周知的王老太儿子当东家,所以在诸如请伙计,办理衙门治安凭条等杂事都十分顺利

    中原绸缎店的商品丰富,而且货真价实,不欺生客甫一开张便生意兴隆,客流络绎不绝

    王老太由于有了个儿子会做生意,短短时间就由以前街坊间敬而远之的人物,一跃成为人人争相巴结的对象;王老太平日常常带着新买的丫环到处闲逛,有时来了兴趣,便到寺庙烧香;遇到需要周济的对象,出手阔绰毫不拖泥带水

    王老太的日子过得就是这样的滋润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自打王老太出名后,熟人们到访就不必说了,连数载甚至十数载来已经断绝来往的远亲,也很有些人到来拜访

    说来其中有蹊跷:每次亲友到访,总是由王老太独自跑前跑后的接待,他的儿子从不出面

    亲友们将前因后果思量一遍,心中也就释然:他儿子毕竟是二十年来与家庭不通音信,况且还要忙着打理生意,疏忽人情往来也不奇怪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一个多月的时间倏忽而逝王老太悬着的心情终于放回实地;她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儿子品性敦厚孝顺,从不做出不端举止,而且对她关怀备至,每日嘘寒问暖儿子做生意也精通商情,处事勤勤恳恳

    儿子的一切都是无可挑剔

    儿子喜欢养鸽子,而且从不让旁人接触他的养鸽笼子;王老太将这些都看在眼里

    王老太对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很满意

    她有时会这样问自己:莫非这就是俗语所说:有福之人终归福

    忽一日,王老太的二舅的侄子的连襟的外甥到来探亲,骑着一匹体质强健的天山纯血马,外观高大c俊美c生性机警;这个远亲将马拴在拴马桩上照例由王老太出面打招呼,引进房中款待

    [天山骏马:

    史载: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得乌孙马,命名曰“天马”,并命人写下了《西极天马之歌》,文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诗圣杜甫有咏天马诗曰:五花三座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长安壮士不敢骑,走过擎电倾城知

    《汉书乌孙传》载: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西汉时,乌孙昆莫猎靡迎娶细君公主时,以良马千匹相聘,盼结“秦晋之好”。

    天山马体格高大,四肢强健,有悍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