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奇遇(第1/3页)  侠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夕阳西下,远方的小树林知了在孜孜不倦的叫个不停,太阳在渐渐的收缩着它的光芒。

    夕阳下,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匆匆穿过树林,太阳的余晖照在他那有些偏瘦的身体和略显青涩的脸庞。少年的左手提着一个提篮盒右手拎着一个装满水的葫芦,出了小树林,淌过一条小溪,来到一片田野,顺着田埂走到最右边,在自家那两亩三分田停了下来,少年放下手中的葫芦和提篮盒,摸了摸脸上的汗珠。

    “爹!”少年清脆的嗓音打破了田野的宁静。

    在田那边的李汉三正在专心的弯着腰插着田里的秧苗。听到少年的声音抬头看了下又继续低头插着秧苗,对于李汉三来说田里的这些秧苗意味着来年的所有口粮。他比须要在今天把背篓里的秧苗全部插完,不然隔夜的秧苗对生长不利,影响稻子的产量。

    “爹,爹你休息一下,喝口水。”

    那少年见爹爹没有反应。又喊了一声。那中年依旧没有理会少年,少年知道爹爹从早上天刚亮就出门,带了点干粮和一壶水,这么热的天水早喝完了。少年有些急了,只见少年脱掉了自己外面的麻衣,又动作麻利的脱掉自己的鞋子,卷起裤腿,一脚跨进泥田,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爹爹身边,迅速脱下李汉三肩上的背篓,背在自己的身上。

    “爹,你去休息会,我来插秧苗,提篮子里有饭菜。”

    “不了,你把背篓给我我插完秧苗回去吃。”李汉三叹了口气说道。

    少年没有理会,拿起背篓里的秧苗弯着腰插了起来,李汉三摇了下头伸了伸腰,在水里摆了摆手和脚上的泥,无奈向田梗上走去。李汉三先拿起葫芦咕噜咕噜的大口喝起了水,然后才拿出篮子里的饭菜吃了起来,看着少年,似乎又想起了以前的往事。

    少年名叫李木杨,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院子前面有棵枯萎的木杨树,李木杨出生的那年春天那树皮都早已经脱落的木杨树竟长出了嫩叶,李汗三本身不识字,看到这棵木杨树觉得是个好兆头,便用木杨取名。李木杨出生没多久,母亲因病去世,李汉三又当爹又当妈一把拉扯大。对于这个唯一的独子,李汉三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在朝廷谋个差事,然后再娶个媳妇,生个胖小子,这便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

    其实李家的祖上算是个大财主,可惜后人无能,坐吃山空,到了李汉三这代,除了这两亩三分田,什么也没留下,不过李汉三没有怨天忧人,相反很感激祖上留下的田地。因为在这小庙村30多户,除了李汉三,其他人都是佃户,所谓佃户,即租佃之户,土地都是租佃的,所以在这小庙村李家相对而言还算不错,至少能解决温饱,李木杨在其小时候还被父亲送到镇上的私塾读过书。李木杨也成为小庙村唯一一个识字的,这让李汉三颇为自豪。想到这,李汉三突然想到了什么。

    “杨儿,你今天有没有看书?”李汉三咽了口饭突然问道。

    听到爹爹的声音,李木杨迟疑了会,“看了。”李木杨答道。

    “真的,你没骗爹?”看到李木杨有所迟疑,李汉三又追问道。

    “真的,今天一天都在看书。”

    李木杨确实看了一天书,只不过并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而是看了一天的史记,尤其是对史记里面的列传如痴如醉。不知为何,李木杨一直对四书五经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有些厌恶。相对的李木杨更热衷于那些山海经,搜神记之类的,最近又迷上了史记,看完史记李木杨热血沸腾,甚至自己代入了那些列传主角,他在想自己又能否向韩信那样忍受胯下之辱,又能否有荆轲图穷匕首见的勇气。当然这些李木杨可不会跟父亲提起。

    “爹,吃完饭你先回家吧,剩下的秧苗我插完回去。”

    “那个今天我看了一天的书,有些闷的慌,正好我活动活动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