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颍川荀氏(第1/3页)  三国之荀氏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荀氏起源于上古时期,是轩辕氏部落首领黄帝的后代。相传黄帝有25子,分12姓,荀氏就是其中一姓。西周时有荀侯国,后为晋国所灭,国人以荀为氏。晋武公灭荀国后,以荀国旧地赏赐原黯,原黯从此以荀为氏,史称荀息c荀黯,晋国荀氏始祖。晋献公二十六年,荀息死于晋国骊姬之乱。原黯生子荀逝敖,逝敖生子荀林父c荀骓c荀首。荀林父在晋景公时为中军将,史称中行恒子,是中行氏的始祖;次子荀骓在晋景公时为新下军将,史称程文子,是晋国程氏的始祖;幼子荀首在晋景公时为中军佐,史称智庄子,是晋国智氏的始祖。姓氏有区别,姓是家族符号,分封制的产物,氏是家族的分支。同姓不通婚,不同姓同氏可以通婚。秦以前荀姓和荀氏有区别,秦以后合并。

    及至汉和帝时期,荀卿十一世孙荀淑品行高洁,号为神君。荀淑有子八人,号称荀氏八龙。二子荀绲,官至尚书c济南相。绲生子荀衍c荀谌c荀彧。建宁三年,荀绲六子出生,名为荀磬。

    济南国。荀府。

    “小公子,小公子,五公子回来了,大人唤你速到书房来。”婢女翠环小跑过来,一脸喜色的道。

    “哦,大兄回来了,容我去更衣再去拜过大兄。”正在操练武艺的荀磬放下手中的长矛,抬手擦了擦额上的汗,转身往卧房走去。

    荀磬换了件干爽的衣服,便赶往书房拜见父亲大兄。荀磬还记得上次和大兄见面还是三年前大兄省亲,荀绲因为朝廷制诸侯国丞相上任不能携带家属,所以俱都在颍川定居,只带了侍妾和小儿子荀磬在身边。三年前荀磬被父亲送往北地学习武艺,一别三年,荀磬也十分思念大兄。脚步加快,刚过书房转角便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荀磬不由泯然一笑。

    “父亲,孩儿来了。”荀磬敲了敲门,朗声道。

    “快快进来,快来拜见你大兄。”

    荀磬推门而入,抬眼望去,只见父亲荀绲和大兄相对而坐,荀绲手扶胡须,满面笑容。大兄初见荀磬,略有些错愕。三年未见,大兄身长挺拔,面容英俊,越来越像历史上的荀令君了。

    “孩儿见过父亲,小弟见过大兄!”荀磬对着荀绲和荀彧施了一礼,荀彧连忙站起来扶住荀磬。嘴里孜孜道:“真是不得了,我荀家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啊,你才不过十岁,竟然都快八尺高了,这臂膀也是越发结实,真是不得了。”

    “大兄过奖了,比起大兄小弟还有许多不足,日后还需大兄时时提训。”

    两人落座,荀绲正色道:“彧儿这次在家多待些时日,等返回颍川郡的时候把磬儿也带上,如今磬儿武艺初成,经史方面可就差了不少了,君子当通六艺,不可偏门。去颍川书院递个童生,好好学些经史子集和治国方策,日后必有用武之地。至于这济南国如今忒不安生,乱民落草,打家劫舍,百姓困苦,实在不是久居之地。为父已经向朝廷递了辞呈,今年末就会卸任,到时候我亦如同你五叔一般或隐居山水,或做一教书先生足矣。”荀绲有些落寞,上任五年济南国改善不少,但天灾难免,人心浮动,乱世之相建起,遂有了隐居之意。

    “如此也好,当今圣上宠溺宦官,十常侍权势滔天,以权谋私,凡是朝廷出使地方,必索要贿赂。如若不给,回京便参其一本,轻则罢官免职,重则斩首示众,空其官职公然卖官。风闻在京官职纷纷勾结宦官以求自保,朝廷风气可见如此。真是可恶!”荀彧气愤的道。

    荀磬默然无语,心想四年后就会变天了,黄巾之乱是压倒汉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群雄割据的局面开始。可惜自己不过年十岁,虽有争天下之心,却是有心无力,还是静观其变吧。

    “党锢之祸不解,士人便不能救国,十常侍祸乱朝政,根由在于圣上纵容,哎,可惜圣上不理朝政,贪图享乐,大汉正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