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似胜若败(第1/2页)  我来自天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营一役的胜利是如此令清军幸奋与鼓舞,将帅大多认定,胜利指日可待!

    但没过多久,这胜利的骄气就变成了冲天的怨气,久久的在营房的上空回荡着。

    原本大胜之后,不错的士气又直接跌入了谷底的极点,所有人无心再战!

    首先是李星沅从柳州赶至前线大营,借口犒劳军士的同时,开始逼迫向荣马上出战,乘胜追击。

    但向荣认为太平军虽败,犹编制未乱,出击可能取不了什么大的战果,反而容易遭到太平军的伏击与埋伏,前两次出营作战,皆遭到太平军的伏击,与相对以往的起义军来说,损失不小,这令向荣有些心有余忌!

    他认为太平军现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盐粮火药的短缺,士卒也开始慢慢有了逃亡,只要困守下去,其军必然内乱,到时出击,定然成功。

    但李星沅很不赞同,他告诉向荣,咸丰皇帝以往给军饷给的拖拖拉拉,但这一次一次性批给了他八十万两白银,之后再没半点拨款,明显是要求他在八十万两的范围之内平息战乱。

    这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的交战,加之招募兵勇,设营垒,征民夫,发军饷,前前后后二十多万两已经支出了账面不见了,如果不再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事的话,后果堪忧。

    向荣却认为只要困守下去,问题应该不大,勉强说服了李星沅,由于前番两人在牛排岭战败问题上互有些龌龊,满清皇帝也都下旨与其调协,加之,李星沅知道,此战必须要胜还必须仪仗向荣。

    因此翻番屈尊下书结交,为了能够与向荣搞好关系,使之彻底的抛弃以前的旧怨,这次更是乘大捷向皇帝的奏报里,将守营的首功记为向荣的儿子向继雄所有。

    但向继雄因为有病,此时仍在四川老家养病,这次与太平军作战根本没有跟来,而大营兵将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各有主将,仅绿营就来自六个省,都指望苦战立功。

    如今见功劳被向荣父子全包了,而且是虚报的“向继雄”大功,令各省兵将都有骂声,许多自认为苦力奋战的人没有得到奖赏,军心愤愤不平,诸军心都散了,多有懈怠!

    但李星沅与向荣关系明显改善,向荣也默认了此事,同样,为了节省军饷的问题,李星沅又将清军每次出营作战,每人就赏一两白银的格赏,从一两降至三钱。

    向荣认为这相当的坏士气,据理力争,但李星沅说他向荣自己也言道,这次作战主要是困战之法,大军出营作战的机会根本不多。

    而且前番每次出营作战,这数万余的清军每出战一次,类似“开拔银”的格赏,加以勇敢将卒立功的赏赐。零零总总每次不下两万两之下,相当耗银,对于有数的军费预算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窟窿。

    为了能在八十万两白银的范围之内结束此战,他不得不如此,向荣因为“向继雄”事件,拿人手软,加之李星沅说的也是实情,上有远在北京的皇帝模糊暗夹的圣意,近来太平军也确实败了一阵,根据他多年与流寇的作战,其势头看起来也确是不久了,向荣最后也都内心默认了一切。

    果然,消息一经传出,士气败坏的更加厉害,各镇兵将私下都怨言道:“我们奋力苦战,到头来白白便宜了向荣一家父子!”

    “打了胜仗,钱倒少了!”

    “……”

    诸如此类的话让军队士气的败坏,无以附加,军心懈怠,各部大有不听使唤之势。

    3月13日,周天爵的行文到达向荣大营,言及太平军攻破双髻山,或已经过猪仔峡西逃,

    西出紫荆山脉,除了包括当面的武宣县城外,其道路西北偏左上部的象州等的一系列州城,其州城内的兵勇,也已经早被尽数调往浔江下游一线附近,防止太平军东线兵败后南下渡过浔江,绕道进入广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