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全面发动(第1/2页)  我来自天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战也只是守城了吧,内外夹击岂非痴人说梦?”

    向荣有些不以为然,他拿着乌兰泰送来的信,看完又拿手放握在城垛上,从城头上看着城外,像是在瞄看什么,同时随意地对新进入城的川北总兵刘长清言道。

    此时的桂林城因城门众多,城池又大,水路陆路各门俱有,太平军也只是重点从西面,南面主力布防,北面力量十分薄弱,东面又是漓江,根本无法隔绝城池内外沟通,不少清军部队得以绕道从城北涌入。

    前一两天,刘长清等向荣辖制下的各清军将领陆续抵达桂林城外,南路扎营的乌兰泰还想派人前去送信,让其皆受他节制,参与由他城外即将发起的决战攻势。

    但向荣城外到来的部下们,休整一二天后,纷纷率队绕道北上,拒绝接受乌兰泰的命令,乌兰泰见统领大军不可得,于是让刘长清托带书信一封递给城内向荣。

    书信中除了他即将要发起城外歼敌战事的计划外,并言明皇帝下达了新谕旨,朝中兵部给他的斥责文书里有皇帝意旨——“内外歼敌,破敌城下”的戴罪立功的期望建议,望他城外战事发动时,从城内向荣能给予配合。

    向荣部下即纷纷绕道而上后,利用人数优势,加之其部战力非一般清军可比,很快攻破了飞鸾桥处太平军的防守,多数布营于城北。

    形成以桂林城池为中心,太平军即占据有桂林城外西面、南面、西南角及侧北大部,而部分清军占据城外部分城北一带布防扎营的局势。

    城外外围的乌兰泰又唯恐城下决战的兵力不够,不断的派人,拿以帮办军务大臣关文截留各支南路经过、可能接受为他所用的各路来援桂林清军。

    短短两天之内,截留人数多达六千之多,又于太平军外围西南路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清军重兵集团。

    …………

    “奉北王谕令,中十八军夏诚、中三十一军乌兰儿二部,明日卯时,务必赶至桥南同心村一带集结,违命迟疑者以贻误军机论处,必严惩不贷!”

    4月23日戌时,夏诚吃罢晚饭,惯性的从袖子里拿出个手掌大小的本子正记录着他这些日子巡游营地,听来的士兵关于将领各人评论,士兵中勇武者姓名籍贯,以及每队人马物资补给与消耗情况。

    这是他听手下亲兵头子李天成禀报说,吴公九也有个私下小本,每日晚上必作记录。

    太祖说过,每个地主士绅私下必有一本翻天帐,黑心帐。果不其然,既如此,他夏诚也写,要做上位者,这些东西也必须要不学自会。

    一骑捧着“北”字黄旗的太平军此时却急驰赶入营地,抽函入帐,紧急朗声传搭韦昌辉有关军队集结的突发命令道。

    隔日黎明时分,夜色透着淡淡的微明,几只中型纺棉货船从漓江下游开始悄无声息地往上开去,行至紫家洲处太平军船舶停放泊口附近时,河岸上响起了“铛铛”几声锣声,几只插太平军旗的小舟快速从上游顺流而下,横摆拦住了其去路。

    最前端的船只内,船老大抹去一头的冷汗,看着周围,眼神有些飘忽不定。他的船舱内藏有不少清军士兵,这些人一个个神态严肃,不少人在停船后悄然握紧了手里的刀矛、火器。

    舱门口处,伏在门后的清将千总李登朝给了个船老大他的脸色,让他出去对付,同时握了握手里的腰刀,以示威胁。

    船舱原本贩纺棉的船老大几乎泪都要下来,原本是普通的贩运买卖,现被官军抓住强征了船,半辈子挣来的这点船与产业估计也要没了,不由得悄然拭去角泪。

    但到底是行商,有几分世面,知晓事已至此,躲不开了,整了整身上的绸织衣服,倒先开了舱门,走了出去。

    “太平天国东王喻下,胡奴窃取天下百年,不知天命实务,率狗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