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者——势也——纵江伐城(3)(第1/6页)  我来自天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庐陵城(就是吉安城,清代吉安城为庐陵县治、也是吉安府的府治,两者叫法清代都存在,但官方为庐陵)位处吉安府中部东北。

    从地图上吉安府辖区极像一枚树叶子,赣江为其叶片中间从头到尾的树骨“主脉”,各分流江河为其“主脉”两侧的层条“支脉”,来连接吉安府大部分城镇。

    而庐陵城就像叶子里面“各支脉”与主脉分流前的上游一点,(除了它上游吉水县及分流的恩江),且庐陵城除了东侧的赣江主流,尤有两条十来米的河在城前后侧而过流。

    自西晋庐陵郡太守孔伦主持迁郡后,至今一千六百七十多年间,庐陵城(吉安)再也没迁移过。这方一衣带水的宝地,地势由西往东倾斜,赣江边最低。

    西靠天华山、石灰岭,北枕依次真君山、瑞华山、螺子山,隔江东峙天玉山,而千里赣江在这里形成弧湾再浩荡北去。

    北面的北门河,绕距城池北城墙两里开外对应而下,上有迎仙桥和螺岗桥两桥。

    而南门,因远处地势自西而来的禾水分流成两支,其中一支上绕流经城南郊外,即余家河,贯穿城外码头人家、注入赣江如此形成两河一江夹一城格局。

    因其地势原因,眼前大量的船只货物都只堆积城南及城南郊。

    有了此地势和赣州城的教训,夏诚也通过审问不同俘虏打探清楚了,五座城门里,不沿赣江边的两座城门——北边嘉禾门和西边永丰门都是二重瓮城,方便抵御可从西北边而来的陆上侵犯。

    只有沿赣江的南边的聚魁门、和东边的迎恩门、及二者中间城墙处正对白鹭洲方向处的城门——焕文门,这三门因是赣江侧流,反倒都是一重门。

    其中古吉安的父母官为图庐陵城中百姓子弟方便去白鹭洲的白鹭洲书院读书,以前特意自城墙中端打破建门、修成号称小东门的焕文门,方便去江南四大古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只供士子学子行走,不收入城钱。

    作为纵贯江西的赣江,是北方通往岭南的大动脉,称作黄金水道。庐陵城位于赣江中段,江上南来北往的舟楫穿行,八方的信息和物品汇聚庐陵城散至各地;

    自然其城外的城南码头长达数里,其上人家商铺可谓数不胜数,平日最为人多。

    因此,沿赣江逆流而上的船只首先遇上的城南聚魁门处,虽说是黄昏,但尤进出往来人员甚多,守城门口、收入城税的管门兵丁也多。

    虽说人多好混藏,夏诚却志不在此,他把心思全用在了以前吉安的官员却为了方便师生教学学习能学院城区往来、特地开了的焕文门上。

    “喂,江中的兵船,你们是哪个地方的,还有前面昨晚刚发的输送粮船,压粮的祁把总在不在?”

    或许是突然突兀出现的大兵船,直行到了南城门一带,城南城头有人高喊着,守巡城的一个巡检武官望着赣江划上的这几艘船只,对其发问,身侧几个兵勇探头探脑的。

    “知道怎么说吧!”夏诚看着眼前颤颤巍巍的祁把总,或许是为了彻底吓唬住这个俘虏的清军武官,不要他学谭八侉子,夏诚刚当着他的面一剑捅死了谭八侉子。

    蹬开尸体,杀完人的感觉其实很不好受,夏诚脸上板着无所谓的态度,拿剑在谭八侉子身上用丝绸蹭抹去剑身粘上的血迹,口里问着刚替其穿好衣服的祁把总。

    祁把总汗珠子满头,口里一个劲的“是、是!”

    那巡检等了半天,直到开始有些不耐且生疑时,终看着船头跑出来老熟人。

    样貌看着像个祁把总大概,但声音无错,相隔十来米大喊着:“是老陈啊,我赣州卸下粮草,要务公文在身,要去上游南昌办事,不能今天找你聚聚了,等我南昌回来了请你喝酒!”

    “嗷!好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