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还在继续,日子一天天儿过去,悠然还在为扮演一个好儿媳而努力。天天主动做了饭,给大家掌勺舀入碗中。
悠然发现,在俊梅还没有习惯她这个“悠然嫂子”的存在之前,自己却习惯了俊梅幽怨的眼神。
虽然每次庚辰和鸾凤,都会把自己碗里的好吃的,分别给了梓辰和俊梅。悠然虽然也很欣赏两人的做法,但还是会不由自主把锅里的饭平分掉。觉得从小母亲就这样教的自己,也很有道理,这样做是不会错的。
三元和辛花也觉得俊梅太刁蛮任性,从小吃独食吃习惯了,只希望俊梅在悠然的影响下能有所进步。所以对这一切也不加理会。
很快过年了,今天是大年初二。
今天是大媳妇儿c小媳妇儿们回娘家的日子。
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村里的马与大车,都要先尽着头一年刚结婚的新人回娘家用。
村里这样安排是有深意的,新人回门一般特别引人注目,村里让她们风风光光的回娘家,让那些大姑娘们都以为古槐村很富有,那还不都抢着要嫁到古槐村来!
所以古槐村村民们也很拥护这个规定。
头年儿个有五个人结婚。一大队有一个,二大队有三个,三大队也就庚辰一个。
每个大队有两匹马,三大队庚辰理所当然有一匹马用。
二大队的马匹不够用,二大队队长没法只好让三人抓阄。没抓到阄的觉得梓亭没有孩子拖累,就来央梓亭。
梓亭知道鸾凤不想被悠然比下去,就推说鸾凤发烧走不动路,自己要用为由拒绝了,让他去找一队大队长借。
来人一脸做难的走了。去找一队大队长,觉得人家一队大队长老婆孩子一大堆的,也不可能借给自己。但还是硬着头皮,对一队大队长说了,没想到人家没说二话的就应了。说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用马车。
本来对梓亭挺推崇仰视的那人,对梓亭的为人在感观上是一落千丈,不再恭维。
各队的牛车,早就被家里孩子多的或道远的预定完了,没马车c没牛车的只好两口子背了c扛了孩子,拎着篮子,地上走着回娘家。
庚辰和悠然是新人。不能自己拎着篮子去。
要找还没有结婚的男子抬了篮子去。以显示婆家对儿媳妇儿娘家人的抬敬,感谢人家把养了多年的女儿嫁到自己家里来。俗称“抬篮子”。
马家人多,大家抢着要去,最后庚辰指了五个年轻有朝气而且稳重的兄弟。这是年前就定了的。
其实三个人就行,可没办法,都想跟了去。四个抬篮子的一个赶车的。
等太阳爬上来,天儿暖和了点儿,一车子人出发了。
到了宋家村,先让抬篮子的人下了车。用两根准备好的木棍交叉着抬了篮子,在地上慢慢走着。
赶车的赶了马车载着庚辰和悠然直接先回了杨家。
杨家一看新人到了,就把他们请到屋里,庚辰给杨老太拜年磕了头。
杨家人不多,杨老太辈分最高。没有别的长辈,庚辰不用再出去拜年。
杨老太给他介绍了连襟认识,就和连襟一起,连同赶车的坐下慢慢喝茶。
杨老太命悠然的大哥c二哥去接篮子,回敬悠然的婆家。
然后摆了酒席款待新人。
抬篮子的身份改变成了“保驾人”,凡是向新人敬的酒,他们要替庚辰挡了,确保庚辰不醉。
悠然晕车,来时的路上吐了一次,到了家下车后又吐了。觉得天旋地转的。回家和母亲照了个面就去大哥家躺着去了。
中午也没怎么吃饭,下午悠然强撑着和几个嫂子们还有姐姐包了饺子。到了傍晚才感觉舒服一些,吃了一碗饺子。
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