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章 一切即心(第1/5页)  心随花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4切即心

    程庸好不容易才挤到车厢内,找到座位,购票c候车c检票c上车依次排队,出了一身汗,该坐下来歇歇了。

    “咦”对面老人好熟悉啊,好像在哪见过。哦,在一次创作会上见过,是陶东篱先生。对是他,不错,那大大的头,微胖的身材,特别是那双有神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昏花,闪着智慧的光。

    “您好,请问您是东篱先生吧?”程庸试探地问道。

    “我是陶东篱,你是?”老人头上渗出细密汗珠,“别告诉我,让我想想,看能不能想起。”他似乎要验证自己记忆力。

    “嗬,想到了,想到了,你叫程庸,大成乡的。”他高兴地叫道。老人身体健朗,中气十足,引得周遭人侧目而视。

    “您老,记忆超群,才见过一次面就记得,真感荣幸。”程庸由衷地钦佩陶东篱,他是公众人物,认得他的人自然多。可他认得自己就不同凡响了。

    “你小子不简单嘛!那篇写父亲的散文让我感动不已,跟老婆子说了,她叹了一口气:这孩子是个孝子。从此在心里就记住你了。”陶东篱很健谈,他想不到在车上会遇到程庸,旅途也就不寂寞了。

    “小程出差啊?到哪儿去?”

    “洪都有个小学语文教研会,争取了一个名额去参加。”程庸告诉了此行目的。

    陶东篱环视左右:“就你一人去?”

    “就我一人去,外出花费太多,好不容易争取到这个机会。”程庸想起高初飞的脸色,还心有余悸。名额是万顷波争取的,可他不便直接点名,在签文件时暗示,“请你校派一名骨干教师参加。”

    “对啦,您去哪儿?是找创作灵感吧。”

    “和你同一个地方,当年曾来过一次可惜来去匆匆,错过了许多风景。这不现在有时间啦,就想出来转转。算是圆梦吧。”陶东篱谈兴十足,露出孩子般天真。

    “没和师母一道啊。”

    “老婆子啊,棉花絮掉到水里没得弹(谈)了,非得在家带孩子。可我和同学商量好了,也就不管她了,抓起背包就走,旅游就应该这个样子,说走就走。”干净利落,说走就走,有几人能做到。

    “羡慕我这样生活吧,自由自在,趁现在腿脚利便跑跑,免得成了老废物时后悔。哈c哈。”说完自顾自大笑,也许想起与老伴告别时的情形特别有趣。

    车子跑了一段路,车内渐渐安静下来,程庸躲躲闪闪地走到开水间为陶东篱续了水。陶东篱正眼望窗外,见程庸回来,忙接过水杯:“谢谢,有你作伴享福了。小程最近看你评论我的那篇文章,对我看法表示认同。欣慰之余,对有些期待愧不敢当,而且惶恐。”

    “您太客气了,对您的高见挂一漏万,您的价值取向和我不谋而合,比喻‘民族良心’就是人要代表自己的心,凭良心说话做事。”程庸对陶东篱敢于直言有感而发的姜桂之性欣赏之余,又有点担心。

    “既然读了一些书,忝为学者,又涉猎文史,不免对身边事有更长远关注与思考。我生于斯,长于斯,必将终老于斯。对吾国吾民有浓厚感情,经历了大起大落世事沉浮。自认为对历史规律有所感悟,又习惯于对精神关注甚于物质。因而更加产生挥之不去的忧思。因此我对他人无奢望,只期待人人都凭良心说话做事,一个社会定会好起来。”陶东篱侃侃而谈,一个月前程庸看到他写的文章《凭良心说话做事》挺有感触。程庸从教育角度出发,谈到一个教育者良心与陶东篱文章互应。

    “我还看了先生一篇辩论文章,观点明确,论辨有理有据,文笔力透纸背,我看了欣喜之余,也说了几句。”

    “哪篇啊?”

    “天下兴亡‘肉食者谋之’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辨,天下兴亡只能是‘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