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世人本应皆有情(第1/2页)  映画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直到初中二年级前,我的精神上还是懵懵懂懂的,当然,那时也从未读过什么外国文学作品。

    家境与灰暗的社会使我不可能生活在什么像样的文化生活。

    唯一有的课外阅读,是放学后跑到书摊子上去“看站书”,即使站在书架前,在书店老板的白眼下看一两个钟头,都是武侠神话和不入流的通俗说。

    每次从书摊子出来,老板的白眼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还要担惊受怕晚回家遭到家人责备。

    脑子里也没有什么读书带来的喜悦感,只是一片混沌,一片空白。

    大概就是浑浑噩噩的一种状态。

    一直持续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新同桌是一个女孩子,书香门第,每天总会带两三本书过来。

    那些书也很有趣,都是外国文学作品,狄更斯,高尔基,巴尔扎克

    总之较课本来讲,对我的吸引力实在是大了太多。

    我故意接近讨好,关系近了之后便商量着借她的书带回家去看。

    她当然没有什么好不同意的。

    至今我都很感谢她,我还记得,也永远忘不了,她姓李,木子李。

    人们说儿童是从阅读连环画故事书开始阅读,青少年时期也是习惯阅读叙事类作品。

    我们看《三国演义》《水浒传》总是在唐诗宋词元曲前不是吗。

    说比诗歌散文戏剧包含着更多的社会,历史,人文,风俗的内容,它的叙事性是引人入胜的通道。

    初中毕业后,我的青春已经走过了一半,即使我已经忘记了大部分读过的文学作品,可我还是记得那个李姓女孩儿。

    到了高中我对文字的阅读,索性已经到了囫囵吞枣的程度,我不是什么作家,也没有作家的梦,文笔很烂,思想也落后。

    我只是喜欢讲故事给别人听。

    我试着自己写一些东西,一些短文,故事。

    都是些不入流的东西,也没有求过能入谁的眼,给同学看,甚至还会被笑,更不要提什么投稿。

    直到有一次在课桌下偷偷看《苔丝》,老师眼尖抢过来,发现内容简介有两个字以后,当着全班同学一起笑我。

    不知道这位亲爱的老师现在死了没有。

    并不是我对老师这一职业不尊重,我对其他老师抱有心底里很强的尊敬,而是有些人实在不值得我尊。

    那之后,我对文学的渴望也降到了一个极低的冰点。

    有一个名为络文学的东西悄悄走到了身边。

    第一本读的应该是《紫川》,还是什么,我实在是记不得了。

    或是一本不记得名字的文。

    新鲜好奇,放在一个手机里,我会跑到电脑上下载几十本的说,大都是完结作品。

    同学们似乎也对这类文产生了兴趣。

    有一次读到了《光之子》,三少的书。

    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可我记得主角大概是拥有类似光元素的某种能力。

    如果你读到了《斗罗大陆》,那你会发现,原来是同学口中的潮流词汇都是从这里面来的。

    老子有根大香肠。

    二十四桥明月夜。

    要知道,一个金币可是足够一个家庭生活整整一月啊。

    这是在后来伴随我很长一段日子里的某个点之一。

    大学后有了图书馆,我才能坐下来好好读一些书,那时候体会才能体会到些许如皮普初见艾斯黛拉的眼神,或其他一些东西。

    毕业后因为专业原因,最终我从事的工作很累,却是个很开阔眼界的工作。

    或多或少的也明白一些道理。

    这些道理也许上不得台面,但我却奉为准则且恪守不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