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和小珍的第一次“永别”(第2/3页)  龙殿下的奇葩爱恋:纳珈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想起看过的一本书《宫女谈往录》,自己就是从那本书里知道珍妃最后结局的。有个名叫崔玉贵的太监后来回忆是这样的——

    到了颐和轩,老太后已经端坐在那里了。我进前请跪安复旨,说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颐和轩里一个侍女也没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个人坐在那里,我很奇怪。

    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这时屋子静得掉地下一根针都能听得清楚。

    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话说得很坚决。老太后下巴扬着,眼连瞧也不瞧珍妃,静等回话。

    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

    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就这几句话戳了老太后的心窝子了,老太后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说:“我没有应死的罪!”

    老太后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

    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头去。来人哪!”

    就这样,我和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推,把珍妃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珍妃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二十五岁的珍妃,说出话来比刀子都锋利,死在临头,一点也不打颤——“我罪不该死!”“皇上没让我死!”“你们爱逃跑不逃跑,但皇帝不应该跑!”——这三句话说得多在理,噎得慈禧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只能耍蛮。在冷宫里待了三年之久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了不起。更了不起的是明知自己有神灵相助,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仍旧不去求助,其刚烈气节可见一斑。她宁愿一死,也不屈从于礼教的束缚,对自己促进国家变革的举动绝不后悔。

    之后嘲风又看到了不少关于珍妃的诗词,例如——

    清宫词珍妃

    金井一叶坐,凄凉瑶殿旁。

    残枝未零落,映日有晖光。

    沟水空留恨,霓裳枉断肠。

    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

    李亦元《湘君》

    青枫江上古今情,锦瑟微闻呜咽声。辽海鹤归应有恨,鼎户龙云总无名。珠帘隔雨香犹在,铜辇经秋梦亦成。天宝旧人零落尽,陇鹤辛苦说华清

    不一而足,都是描写如何凄凉如何悲惨如何冤枉的怜悯之词。嘲风一笑,胡扯!这丫头才不是那种苦瓜上身,惨兮兮顾影自怜的主儿!她,坐不住!

    但是嘲风知道,那个娃娃脸小屁孩儿是如何一束阳光c如何一团火焰,如何想把腐朽的棺木点燃,最后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冲击着看似牢不可破其实千疮百孔的旧王朝,至死无怨无悔。这一点和自己的“涅槃”倒有几分相似。

    犹记得离开宫廷的那一天,时值九月,京城已是盛夏。朝廷内外焦躁不堪。黄海上,此时正酝酿着一场战斗,人类并未知觉,可灵兽嘲风预感却很强,该是奔向战场的时候了。嘲风想过不辞而别,可是一转念,这次告别对于人类,差不多就是永生永世不能相见,还是要给小屁孩儿一个交代。她也觉得珍嫔虽是弱质女流,心胸却比那个娘炮儿小皇帝强得多。和一个老宫女分别都受不了,如何在这乱世宫廷活下去。这几日皇帝政务繁忙,小屁孩儿替爱人忧心国事,也是夜不成寐。此时珍嫔立在宫门口,难得老实地看着月色沉默了好一会儿。

    嘲风开口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