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第十七章 你们谁扛?(第2/3页)  大唐刑侦纪实gl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见到你爹了? ”

    田季安犹豫了下,还是吐露真言:“谢捕头,真的,你的问题太尖锐了。

    “我可以保持沉默吗?”

    谢风漪挑眉:“哎,前面恐怕有很多危险啊,我先把你送出去吧。”

    “年前”田季安最后挣扎了下,“年前两个月左右,他说他很不舒服,要出一趟远门,然后不顾公主殿下和一干幕僚劝阻,就走了。”

    “他还说他会回来的。”

    于是现在节度使不知所踪,军将群龙无首,魏博六州军c政事务完全由田氏c聂氏和元氏掌控,而非外界流言所说只是重病卧床,略微依仗。

    要知道藩镇之所以能立身,根基靠的就是百姓,或者说军队。百姓和军队,听起来是互相冲突的两个名字,当权者利用手头的枪杆子,也就是军队来压迫百姓?可能在几百年后的激荡的乱世地方军阀是这样的,但这个时代并非如此。

    裴三知道,中国广袤土地所承载的人口在此时尚未达到巅峰,虽已有土地兼并的苗头,但全国大部分农民是不用为土地而忧虑的。后来的时代,由于更高效的粮食作物,如番薯被引入中国,人口从长期在一亿左右的波动暴增至清代的四万万(四亿),这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军队数量远远低于人口数量。

    而军事体系也更为成熟,征召的士兵在完成训练编成后,一般不会在本地驻防,而是交叉地调集到全国各地,避免军队由于是“同乡”的联系,与百姓关系过于紧密。

    唐代不同,唐代人口没后来那么多,军队和百姓的比例差距也没后来那么夸张,中国在西魏文帝大统年间,权臣宇文泰建立了府兵制,此制度直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后,才被废除而改用募兵制。但这个政令也仅仅在朝廷实际控制区域施行下去,而河朔等地,这些自安史之乱后就一直掌握在藩镇手中,朝廷政令不通,它们依旧采用府兵制,士兵就从本地招募,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

    藩镇所经受的地缘政治挑战甚至比朝廷面对的内忧外患更为致命,因为朝廷天子可以随时离开长安逃亡川蜀,伺机反攻,大唐天子也的确这么做过很多次,后世有云:“天子九逃,长安六陷”,说的就是在大唐存世将近整整三百年间,皇帝曾狼狈逃窜九次,而长安竟被敌对势力攻陷六次之多。

    藩镇势力被灭了就是被灭了,他们没有战略纵深,因此就要大力扩充武装势力。研制高科技?不切实际;改变作战思想?有那个能力的早就登基称帝了。最简单c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征兵,大量征兵,他们没有很大的地盘,那就只能从本地征兵,最终就造成了有趣的现象。

    举个例子,一个城池有十万户百姓(户以家庭青壮男子登记,一般一户三丁,十万户也就是三十万青壮男子,实际人口为五十至六十万),那么它就有十万的军队,每户c每个家庭都会有人参军。

    这种情况下,军队几乎就是百姓的化身,反应百姓的利益诉求,如果硬要说是节度使统御藩镇军队,倒不如说这些在地方根深蒂固的藩镇百姓军队推举了一个节度使,作为他们的代言人,代表地方利益与朝廷c周围藩镇斡旋。

    换句话说,能当上节度使不是因为他有能力,而是因为他得到了军队的认可,因此,除了节度使之外,其他人对军队的统御能力非常弱。

    节度使出走,这个消息一旦泄露出去,这必定会造成一场极大规模的动乱浩劫,田氏c聂氏c元氏他们都清楚,再如何贪恋权势,那都是基于一个稳定的局势,都保持了默契,对此事守口如瓶。

    裴谢二人深知此事事关重大,不免心底一沉,走起路来都变得轻飘飘地,隐约之间,谢风漪看到前方有个人影。

    她突然对着后头一片空挡处遥遥一指,喊道:“看!那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