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5.第二十五章 我来自庭州(第1/3页)  大唐刑侦纪实gl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江上楼中,永济渠上,清风徐徐,吹入了隔间内,颇有心旷神怡之意,但并非筵席之间的所有人都感到舒爽。元昶见身侧的元葳蕤一身绯色衣裳,睡着了浑然不知被冻得紧紧瑟缩成一团,没长开的小小脸上鼻尖发红。她赶忙将小人儿移到避风一面,向门外守候的小二讨要一碗姜汤,喂了下去。

    不知这间房隔音效果如何,但看小二一副“里头人说什么,我什么都听不见”的样子,应该是信得过的心腹之人,甚至酒肆就是这个大贪官方县令置办的产业,也未尝没有可能,元昶心里默默想道。

    元葳蕤喝了姜汤,祛除寒气的同时也将瞌睡虫赶得一干二净,她伸了个懒腰,展露出纯真无邪的小脸,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打量着这处陌生的环境,看着江上渔火光点斑驳,竟看呆了,这是她从没见过的梦幻场景。

    过了一会儿,她又嘟囔着细小要吃食:“我要酒酿圆子,糯米团子,还有,还有”

    元昶有点无奈,只得再次拜托小二,在这片刻时间,一大一小望着运河发愣,岸上是片看不到尽头的开阔原野,几簇灌木丛寂静无声,看来连接这将上楼与陆地的码头是在另一侧。

    几百年来世人都是这么说的,那隋炀帝为打通南北漕运,方便征伐高句丽输送物资之用,修了运河。但修建运河操之过急,太过劳民伤财,加之战事僵持不下,攻击高句丽的同时,国内叛乱不断,民动如烟,很快烽烟四起,隋朝就这么可悲又可叹的消亡了。

    而运河也就成了隋炀帝留给后世千秋万代,不可多得的馈赠,它改变了中华地理环境,联通南北,完善了纵贯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规模水网,带动运河沿岸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和崛起。

    正所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注1

    无论更迭了多少个朝代,经过多少代百姓,这条人类历史上规模屈指可数的人工运河,就静静蜿蜒着,流淌着,起起落落,承载无尽光阴,见证浩然青史。

    也见证着今晚江上楼,未知的交易。

    元昶看不透郗迟。

    “好一个,只赚讲道理的钱,方县令仗义!”在郗迟细细聆听完这一席话后,不禁为之动容,不吝溢美之词。

    敢在一个只见了寥寥几面的人面前,说话如此坦荡,如此大胆,那她要么是慧眼如炬,已经确定对方的实力可以协助自己,对自己有利,这才和盘托出;要么就是一个对任何人都轻易兜底的缺心眼蠢材,但这种蠢材往往,活不了多久。

    很显然,从方县令单刀赴会,直至现在的动作和神态来看,她是前者,这很让人诧异。

    不仅是郗迟,就连被捎来围观的元昶都有些出乎意料,这些年来她长期身处于乡间别院,见识过不少自恃天高皇帝远的芝麻官,能不卑不亢做到守成爱民已是难能可贵,大多则是些欺压邻里,盘亘剥削的蝇营狗苟之辈,见识微薄,目光短浅。

    “只是小女子还有一事不明,方县令说赚的都是讲道理的钱,收人钱财□□,道理上是没问题了,只是不知那义理上,会不会赚些见不得人的不义之财?”

    这个问题问得很是讨巧,如果她回答会赚不义之财,那说明她行事作风没有底线,心思深不可测;如果她犹疑不定,说明她没有立场,容易被收买倒戈;如果她坚决否定,那就有可能失去郗迟这单未知的“生意”。

    无论如何,主动权都掌握在郗迟手上。

    那方县令脸上一滞,透出些许愠色,她强压怒气说道:“不义之财,自然是取不得的,再怎么丰厚,也取不得。”

    而后仰头抿了口茶水,拂袖一楷继续说道:“呵呵,看来郗姑娘找我之前,没把我调查清楚啊,我还以为一些尽在姑娘的掌握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