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裴矩之议(第1/4页)  隋唐70年征伐高丽全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落日昏黄,斜阳惨淡,长安城内的皇宫,又到了傍晚关闭宫门的时间了。两扇沉重宫门准时缓缓闭合,发出咣当当的回响,惊起一行野鹳,凄厉的啼鸣着向西南方向飞去。黄门侍郎裴矩脚步轻盈的从门下省衙署走出,照例向宫城方向的青琐门恭恭敬敬行礼,表示他这一天的卓有成效工作的暂告结束。

    秦汉时,宫门多油漆成黄色,故称黄门。黄门侍郎是皇帝最为信任的近侍之臣,可出入禁中,为皇帝传达诏令。裴矩极有才华,特别是处理帝国的外交事务成绩斐然,然而裴矩又属于典型有才无德的大臣,对杨广的骄奢淫逸一味逢迎取悦,从不会有所谏诤。他在处理藩属国事务上成就越大,杨广就越膨胀得忘乎所以。

    裴钜是大隋帝国数得着的能臣,称得上是才华横溢,智勇双全,在文帝时期就屡建奇功。杨坚曾让他去巡行岭南,正赶上南方叛军造反。一介书生的裴矩竟然聚集士卒数千人,先后在大庾岭c原长岭数次击破叛军,一直追击到南海。

    突厥都兰可汗的夫人大义公主一直仇视大隋,文帝想不动刀兵而干掉她。你说这事有多难?裴矩自告奋勇请命,只身出使突厥,对都兰可汗口若悬河,慷慨陈辞,竟然真的说服他把妻子给杀了。这就是裴矩的能耐。

    中华帝国的皇帝唯一一次踏足青藏高原的壮举是由杨广完成的,而这次西巡的成功出行与丰硕的外交成果,又是裴矩的功劳。杨广继位后,西域诸国纷纷前往张掖,同中原往来通商,裴矩奉命监管互市,他可不是满足于收收税c验验货,而是用心搜集了有关西域的所有山川地势c风土人情的资料,编纂成《西域图记》一书。书中图文并茂,共成三卷,把西域四十四国都描绘记录得清清楚楚。除此之外,书中竟然还标明了从大隋帝国通往西方其他伟大文明的三条主要道路:一是北路,从敦煌到哈密,经中亚到东罗马帝国;二是中路,从敦煌到高昌,走天山南路,通往波斯湾;三是南路,从和田到南亚印度河。正是裴矩的这些工作成果让杨广了解了西域,继而产生了经略西域乃至征服西域的念头。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三月,杨广率领大军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这次历时半年之久的著名远征。大军以大兴城为,向西走进入青海,从青海翻跃海拔4000米以上祁连山,再往北折,进入河西走廊,一路上翻山越岭c凤餐露宿,是杨广历次出巡最艰苦的一次。甘c青两省交界处的大斗拔谷,全长四十公里,路窄处只能容得一人通过。大军一字排开,逶迤而行,白天走不完,夜晚只好在山谷中过夜。半夜气温骤降,冻死大批士卒和几乎全部的牲畜,连杨广的姐姐乐平公主杨丽华,也因为酷寒难耐,死在途中。

    队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张掖。最艰难的一页翻过去之后,后面的故事就都是阳光灿烂,盛世祥和了。在张掖,杨广接受了高昌王麹(音渠)伯雅的觐见,跟高昌王一同前来的伊吾城主向杨广献出了大片土地,大隋帝国的疆域又增加了西海c河源c鄯善c且末四郡。那个年代,西北都是大片的荒无人烟的空地,想来伊吾城主也是用不是自己的东西送了个顺水人情,反正开疆拓土是杨广最喜闻乐见的之事,何况不用动刀兵,旅个游就行了,两下皆大欢喜。

    燕支山下,西域二十七国国王一齐来拜见杨广。所谓二十七国,应该是占据大漠上一个个绿洲的城邦国王,一个国其实也就是一座城,万把人口,但毕竟也叫国王。为了朝见中华上国的皇帝,小国王们把压箱底的好衣服都翻出了,佩金玉,披锦缎,现场焚香奏乐,歌舞喧哗,好不热闹。武威c张掖等郡百姓纷纷穿着盛装跟随观看,车马堵塞绵延十余里,把朝见大会当成了嘉年华。这次会盟西域诸国,虽然也有杨广好大喜功的虚荣成分所在,但不可否认,在从东亚到西亚,隋帝国已是名符其实的数十国公认之宗主。杨广诗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