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名长意短(第1/4页)  隋唐70年征伐高丽全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裴矩又一次唠唠叨叨的对皇帝弹起了老调,虽然他的官职已经从黄门侍郎变成了变成了殿中侍御史,但讲的这番话却和15年前一模一样:辽东是周朝时箕子的封国,汉朝时的玄菟(音图)郡,在魏晋时也是中华的封地。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此时已经是大唐武德八年了(公元625年),此刻正在聆听裴矩老生常谈的皇帝,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好大喜功c三征高丽的大隋世宗杨广,而换成了刚刚平定天下,正准备偃武修文的大唐高宗李渊。

    当年大隋帝国的响当当的能臣,杨广身边红的发紫的宠臣裴矩,怎么又成了李唐王朝的大臣了?这却要把裴矩的身世好好梳理一番,要说起他精彩纷呈的人生经历,起伏跌宕的官场生涯,真是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裴矩是山西人,爷爷父亲都做过高官。他自幼丧父,但勤奋好学,年轻时便思虑敏捷,颇有文采。

    他在北齐时做过司州兵曹从事;

    他在北周时做过丞相府记室;

    隋文帝杨坚欣赏他,让他做尚书左丞;

    隋炀帝杨广喜爱他,把他升任黄门侍郎;

    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杀死杨广篡位,重用裴矩为尚书右仆射;

    夏王窦建德杀死宇文化及,俘虏了裴矩依旧对他礼遇有加,任命他为吏部尚书;

    秦王李世民在虎牢关生擒窦建德,裴矩降了大唐,被唐高宗李渊授为殿中侍御史。

    等李渊被迫当上太上皇退居二线,裴矩又被太宗李世民任命为民部尚书,当时裴矩已经年近八十,却头脑清楚,精神矍铄,深受太宗信任。

    瞧瞧裴矩这传奇的一生,长长短短历仕八主,全部都对他欣赏重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之前说裴矩是隋炀帝身边的佞臣,就算是,那也是能臣中的佞臣,佞臣中的能臣。

    在隋为臣时,裴矩对杨广从来都是揣摩圣意,曲意奉承,为了实现杨广的大国梦,倾尽大隋国力对西北各国送迎赏赐,糜费金钱数以亿计。征讨高丽就是裴矩的终极作品,当时对杨广说的完完全全同一套台词:高丽本是西周时箕子的封地,汉c晋时代都是中国的郡县,现今已经是陛下您君临天下,怎能不征伐它云云。才引出了杨广三征高丽的一场大戏,终令大隋连战连败,疲弊不堪c天下动荡以至于亡国。

    然而还是这个裴矩,到唐朝竟然变为直臣典范了。唐太宗为了惩治,搞了个“钓鱼执法”,结果抓到刑部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欲将其处死。裴矩进谏太宗道:此人受贿,确实该杀,但陛下让人试探,就是故意陷害别人,恐怕不符合导德齐礼的古训。意思是皇帝应该通过道德礼义教化,让人归服,这钓鱼执法不是正道啊!向来都虚心纳谏的唐太宗被裴矩批评了一顿,还挺高兴,召集百官夸奖他说:裴矩能当廷诤谏,不肯盲目服从,假如诸臣都能事事如此,何愁天下不治!

    前朝文帝杨坚也搞钓鱼执法,抓到收贿赂者立即处死,却不曾见到裴矩有说过什么。

    你说这裴矩有多厉害,在大隋昧着良心,顺着皇帝的意图办事被器重;在大唐有话直说,逆着皇帝的意思提意见还受表扬,想做佞臣就做佞臣,想做直臣就做直臣,反正都是皇帝的宠臣。

    古人云: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不是因为他在隋朝德行不好到了唐朝就良心发现,人品爆发,而是因为坐在龙椅上的人不同了。皇帝如果不想听任何反对的声音,只要大臣做顺从的执行者,则没有直臣生存的空间;如果皇帝能够接受直言劝谏,从善如流,像裴矩这样本来有本事的大臣自然如鱼得水,为皇帝提供高人一等的见解,自然就变成直言的忠臣了。

    裴矩怎么想起来用15年前对杨广讲过的老话,又来给李渊洗脑呢?事出有因。因为高丽国王为李渊办了一件漂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