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0章 巾帼英雄(2)(第1/4页)  华夏之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事暂且置下,建城,令你为主帅,刘弘基为先锋,兵进函谷,与十一月与淑宁兵围长安”。

    “唐公,此事还要从长计议。现今只有夺地,却无治理,必为后乱”。长孙无忌不得已起身建言道。

    “此事不必再议,即是淑宁得地,自是由其差人治理。世民当今之务是守好河东,以防洛阳来攻”。

    李世民落寞的回到府邸,长孙无忌紧随其后进了厅堂:“先生如今如何是好无兵无将与建成如何等之”。

    “如今解决之道,唯有关中三娘子麾下四十万虎狼之师。且有精明富甲天下的三姐夫相助,甚是难矣。你未见过其麾下护院,皆非常人,放在军中都是上将之才,如今也不知三姐麾下有多少如此之士”。

    “总是窝在唐公身边也不是一个办法,不如找个借口离去,自立,而入主关中当时首选。毕竟商贾重利羡官,许之麾下将领以高官当是上策。另如今只知其夺了汉中,却不知将领如何,只需知道遣人打探清楚将领姓名,再与唐公面前举荐,即可成事”,李世民无奈的点点头。

    十一月初,鄠县。

    “夫人,为何等唐公来一同围攻长安如今的长安已是危如累卵,稍加攻击,可破”,屈突通有些不解的问道。

    “屈将军所言极是,贤妻不如就此取来,与唐公前好有个头功。贤妻所虑怕是城中的代王杨侑无从处理”。

    李淑宁微微点头道:“妾身本是一介女流,若是得了长安,如何面对代王,又不遭世人指责,妾身也着实未曾想过”。

    “贤妻不必纠结此事,得了长安就立其为帝,待唐公来时,交于唐公处置。毕竟代王年幼,也是结了唐公起兵之义”。

    李淑宁想了许久,才点点头道:“就依相公所言。传令由本将军、屈将军、马总管、白将军各带五万兵马,进军长安”。“得令”一旁的传令官高声道。

    在欧阳轩刻意安排下,屈突通进兵北面、白霆进兵东侧、马三宝进兵西面,欧阳轩夫妇进兵南侧。夜里欧阳轩将原来和自己驻守在鄠县的万余兵马分成三路,在白狼队这战狼队带领下,悄然通过密道进入长安,与各处宅院潜藏待命。两天后各路兵马于长安城外设营完毕,长安现今守将为屈突通部下桑显和被李淑宁在潼关打伤的刘纲,因为四处驰援,长安城内只有不足三万人的兵马,只能依坚城据守。现在二人自觉大势已去,桑显和有了投降之意。

    一天后随着李淑宁下令在城南点起狼烟,各方向几乎同时对长安发起攻击,城内的万余人在狼烟升起时,操起藏着兵器,换上铠甲,按照预定的方案杀奔各个城门,城内守军本就不足,再加上里应外合,长安城在坚守了一上午后,位于南侧的明德门即告失守,接着是西面的延平门,李淑宁一马当先,率先杀入城内。刘纲被李淑宁斩首,桑显和率众携年幼的杨侑和要去江都告密的李靖投降,长安即告失守。

    在欧阳轩极力劝说下,李淑宁和屈突通、桑显和等人扶植年幼的杨侑登基为帝,在欧阳轩胁迫下,杨侑封李淑宁为秦王,李渊为唐王,李建成为晋王,李世民为赵公。李淑宁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中原史上第一个女王。当消息传道正领军奋战与卫玄镇守的函谷关时,举国哗然,尤其是那些隋朝遗老,对此愤愤不平。年逾七十的卫玄气氛之下,弃官而去,函谷关告破,李渊才得以兵进函谷关,在陕县与白霆汇合。在河东得知消息的李世民异常的气氛,暴跳如雷。在长孙氏劝说下才平静了下来。“什么赵公,某不稀罕,凭什么三姐能封王,大哥得封晋王而我和四弟只是国公”。

    “夫君,此事也愿不得三妹,天下大乱,手无兵将,自当低人一等。只是这女子封王,倒是开了先河,怕是难收”

    “如今之计唯有差人东去寻些能人异士,招揽兵马,兼并义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