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冬天吃上这么绿油油的菜咧?”
“主要是带了个好头,现在县里正准备把石川村做个典型,在全县推广大棚菜咧!”马贵平笑道。
“这是好事儿咧!要是全县都种上大棚蔬菜,那农民的日子可就好过啦!”
“滴滴滴······”
“咦?”马贵平竖起耳朵,“外面是不是有车来咧?”
“没有吧,你是不是听错了?”
“不对,我都听了这么多年了,不会错!”马贵平放下碗筷,下了炕。
马婶儿也跟着下了坑,“是不是县里有啥急事儿,派车来接你了?”
······
马贵平打开院子门,疑惑地望了眼停在门口的吉普车,“咋来了一辆首都的车?”
郑桐第一个下了车,看见马贵平和马婶儿站在门口,“马叔,马婶儿!”
“你是郑桐?!”马贵平认出眼前带着眼睛的人,还跟马婶儿解释:“这是跃民同学,都在石川村儿插队的!”
“认识,认识!”马婶儿显然早就认出了郑桐,“跃民是不是也回来?!”
“跃民还在美国呢,咋能回来嘛!”马贵平嘴上否定着,但眼睛却盯着郑桐。
“马叔,马婶儿,你们看谁回来了?”郑桐开着门,挡着车,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钟跃民道:“我是第一个离开村儿里的,后来好多事儿都是郑桐他们做的。”
“别,这事儿跃民你还是别谦虚了!”郑桐连忙打断他,“石川村的底子都是你当年,我们顶多算萧规曹随!所以绝对的大功劳肯定是你的!”
“别别······”
李奎勇稀里哇啦扒下去两碗粥,“你们俩还是别相互吹捧了,再过一会儿,这粥都要凉了!”
“对对,先喝粥!”马婶儿赶紧招呼起来,“这个女娃娃,也不知道你叫啥名儿,你也不要客气啊!”
米莱被马婶儿的陕北话说的一愣,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哎,谢谢大婶儿!我叫米莱。”
“别客气!”马婶儿望着米莱笑道:“这个女娃长得可真好看,是个有福气的相!”
“干妈,您每次说人有福相不都是看人是不是脸圆屁股大吗?”钟跃民好笑道:“米莱也是这长相?”
米莱气得恨不得咬钟跃民两口,连饭都不吃了。
“你这娃瞎说啥咧!”马婶儿嗔怪道:“也不是每个脸大腚大的都有福气,不过米莱这娃腚确实不小,是个生男娃娃的样儿!”
米莱羞恼得不行,连忙挡住自己的屁股,不让别人大量。
“咳咳!”马贵平埋头喝粥,故意咳嗽了两声,才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导其他地方。
······
靖边县城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灰扑扑的建筑,还有一个小时能从头到尾走三次的街。
“你们当年就在这儿插队啊?”米莱好奇道。
“这是县里,离咱们插队的地方还有四五十里地呢!”郑桐道。
东张西望的李奎勇感慨道:“现在县城里还挺热闹,做小生意小买卖儿的多了不少!”
“这就叫,改革春风吹满地!”郑桐道,“哎!我来给大家赋诗一首!改革春风吹满地······”
“后面呢?”
等了好一会儿,郑桐都没有下文,米莱奇怪道。
“佳句偶得之,文章本天成!”郑桐道:“就想到这么一句,后面的我再酝酿酝酿!”
“切!”
······
“嘿,咱们当年举的合作社的招牌还在呢!”
离得老远,郑桐就看见石川村大棚蔬菜种植合作社的招牌,兴奋地嚷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