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8章 敢为大人效死!(第1/3页)  战国之名士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什么是兔子?

    怎么可能是兔子?

    是熊,是熊,是熊!

    就算是庞涓在心底里嘶吼,如同一只绝望的野兽一般悲伤,但他也不敢在边子白的面前,提着对方的耳朵教他做人。倒过来还差不多,可庞涓,算了吧?他还指望巴结边子白,勾搭当上魏国的贵族呢?

    不仅仅是愤怒,在边子白的描述下:“你看,这耳朵,是不是很长,而兔子的耳朵就很长,还有兔子的脸也很长,嘴巴开口似乎大了一点,眼睛也挺大的,都符合兔子的特征,绝对没有问题。”

    庞涓低下脑袋瞪大眼珠子盯着胸口的纹身打量,人是不太可能对自己脖子以下的皮肤一览无遗的。尤其是胸口,死角太多。根本就不可能看清楚胸口的刺青到底是什么玩意?这其中有一个视角的问题,这时代没有玻璃镜子,更不要奢望全身镜了,铜镜只能凑近看,才能看的清楚一些,但总体还是很模糊。

    尤其是低着头看胸口,因为视线的关系,胸口的图案会被拉长。

    连庞涓都开始怀疑了起来,难道我又被家中的奴仆给害了?

    由不得他不这么去想。别人家的奴仆,勤快,吃的还少,关键还会种地。可是他家呢?吃得多就不说了,又懒又丑,种地光会浪费种子,同样的土地,他家的产量就是比不过人家地里的产出。

    刺青是魏国军队中精锐才有的传统。

    还真别说,华夏是一个有刺青传统的国度。

    据说流传了三四千年,不过不算是脸上的刺青,那叫墨刑,是给犯人最标记的刑法。墨刑,又称为火刑。顾名思义,如果没有墨,也不准备麻烦用针刺。有一个偷懒的办法,拿一块烧红的金属烫,残忍至极。故而,有‘火能变金色,故墨以变其肉’的说法。

    而刺青却不然,身体上除了脸之外,都可以刺青。华夏的刺青在唐代达到巅峰,有:‘长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竞相比雕青’的盛况。甚至出现了攀比谁的刺青好看的风尚。到宋代,更是出现了第一个纹身协会——锦体社。

    可见,纹身在华夏由来已久。

    但军队纹身很少见,庞涓的纹身是家里的奴仆纹的,目的是为了尚武。家里的奴仆,连画画都画不像,更不要说纹身构图了。胡乱给庞涓折腾了一下之后,就成了眼前的这般摸样。只不过,墨刑的囚徒用的是黑色的墨汁,而庞涓的纹身是用的青色的颜料,估计是一种植物染料。看着不太狰狞,还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

    “是熊!”

    “明明是……”

    忽然,边子白有点尴尬,他一个大男人,对着一个大男人的胸口盯着看了这么久,还讨论半天,这画面太尴尬了。

    庞涓似乎也觉察了气氛的诡异,低声解释道:“是武卒之中背嵬武士,才会在胸口纹上一头熊罴,寓意不动如山。”

    胸口纹身老罴的魏国军队,就算是边子白在卫国,也听说过这样的一支军队。背嵬武士,是魏武卒中的精锐。是武卒中的传奇部队,人数不祥,据说很少,不足武卒总人数的一成。但战斗力强大,穿三身铠甲,持盾牌,长戈,还配有长剑和弓。可以说,这么一个人地装备,就能装备其他国家至少三个精锐士兵。不仅如此,没有强大的体魄也别指望将如此沉重的装备穿戴在身上,一般人根本就背不动。当然好处也有,全副武装的背嵬武士,全身要害都包裹在三层铠甲之中,免疫任何弓弩的打击,比乌龟都牛逼。不惧刀剑,不惧长枪,简直就是战场上的人型坦克。

    更夸张的是,极限情况下白日行军距离要达到一百里。这其实是夸张的说法,战国时期的长度单位,一里是三百步,一步两硅合一点五米左右,也就是说,一里的长度是四百五十米左右。但军队之中,很少用里来代表一天的行军量,而是用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