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7章:方城大概【二合一】(第3/6页)  战国大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这种情况下,魏国的君臣又岂会自毁长城?

    但蒙仲、蒙遂等人则借魏国的例子看到了这条政令的弊端,因此作出了一些改变:无论一名武卒尚在人世或战死沙场,其家眷皆可免除一切税收;倘若武卒战死,则由方城协助抚养其子女长大成人,且截止家中长子年满十五岁,这户人家仍能享受免除一切税收的特殊待遇。

    总而言之,即缩短了武卒家眷享受这种特殊待遇的期限,使方城不至于走上魏国的老路。

    或许有人会说,方城这边大幅度缩短了魏武卒的待遇期间,难道就不会引起魏武卒的不满么?

    事实上还真不会。

    原因很简单,此前方城这边根本就没有魏武卒,此地出现的第一批魏武卒,就仅仅只是曹淳、魏续等人带来的两千五百名河内武卒,但这些武卒有的摇身一变成为了骑兵,有的则从士卒升任了将官,在已获利的情况下,这些士卒自然不会有所不满。

    至于方城其余的魏卒是否会有不满,这些魏卒根本不敢,因为有大批投奔叶邑的楚民盯着这份特殊待遇,倘若有人因不满这待遇而选择退伍,相信会有大批楚人出身的士卒愿意顶替他们的位置——要知道在楚国,从来就没有魏武卒式的待遇。

    不得不说,这就是从零开始的好处,纵使蒙仲缩短了魏武卒的有待期间,也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至于魏国境内其他地区的魏武卒在听说这件事后是否会提出异议,蒙仲对此也不担心,反正他只在方城搞一搞,又没想去更改魏国对魏武卒的待遇,他又不是魏相。

    倘若这样还有武卒要对他不满,那就不满咯,与他又有什么关系?

    听到蒙仲的解释后,郑奭与蔡午苦笑连连。

    他们心中暗说,这位方城令不愧是年轻气盛,像他们,根本就不敢涉及魏武卒的待遇问题,生怕引起国内武卒的抵制而遭到大梁那边的斥责。

    苦笑之余,二人心底亦不禁有些羡慕。

    毕竟他们二人只是许地、郾城的驻军司马,并非许地令或者郾城令,自然没什么底气去搞魏武卒,但蒙仲不同,他虽是方城令,但实际权限却跟“郡守”类似。

    在这个年代,各国基本上只在与他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才会设郡,派一名郡守负责军政,而郡内的民政、军事,通通由这位郡守负责——蒙仲兼掌方城、叶邑、舞阳三地,其实手中权力更像是郡守,而非区区一名县令,只不过叶邑、舞阳两地是他的封邑,不算在魏国派他驻守的城邑内,因此才被魏王任为县令而已。

    正因为兼掌三座城邑,因此蒙仲有养活一支魏武卒的资本,这让郑奭、蔡午二人着实非常羡慕。

    毕竟,能统率一支听命于自己的魏武卒,这恐怕是魏国国内许多将领的毕生的希望了。

    正当蒙仲一边与郑奭、蔡午二人交流,一边巡视士卒的操练情况时,忽然有士卒过来禀报:“启禀方城令,叶邑司马乐续求见。”

    “乐续?”

    蒙仲愣了愣,当即便吩咐士卒将乐续带来。

    片刻后,乐续便带着屈原、庄辛二人来到了这边,与蒙仲相互见礼。

    在见礼时,屈原解释道:“在下的旧日同僚庄辛昨日来到叶邑看望在下,希望见方城令一面,是故劳烦乐司马代为引荐。”

    蒙仲恍然大悟,立刻召来正在训练新卒的武婴、魏续二人,让他二人继续带着郑奭、蔡午到四周参观,而他则带着屈原与庄辛,将他们请到了方城内的县府。

    来到城内县府,命人送上茶水,蒙仲不失礼貌的打量着庄辛。

    而此时,庄辛亦在打量着蒙仲,见蒙仲言行举止温文尔雅,他心中着实感到意外。

    他笑着说道:“在下曾听说,方城令乃是在伊阙之战时击败了秦军的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