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张大夫把完脉,说:“孩子头部受到震动,引起气机突发逆乱,壅闭不宣所致。我给她开三副行气祛瘀的药,等孩子醒了,让她吃上,养养就好了。”
“那孩子什么时候能醒过来,老是这么昏着怪吓人的。”李奶奶问。
“嫂子,我摸着孩子的脉象平稳,应该会醒过来,不过啥时候醒来,我也估摸不准。”
就在这时,李元美听见侄女没大问题,就去灶房把李奶奶给她准备的二斤苞米面提上,领着儿子就偷偷摸摸回婆家了。
事后,李奶奶气得发狠:“再也不管这糟心孩子了,真是一个闺女半个贼。”
李爷爷说:“不是你看着她可怜,她能一趟趟来家里打秋风,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她想怎么过随她。你别老拿儿子孝敬你的东西贴补她,就这老牛家也不会说你个好。”
这天,苏景芳带着俩孩子放学回家,刚走到楼底下,就听住在楼下的张大妈喊住她:“苏老师,你家粮票发了,快来我家拿。”
苏景芳去赵大妈家里领了这个月的粮票c面票c米票c油票等,她谢过张大妈,就带着孩子回家了。
后来李娜偶然遇到过工作人员来家属院发粮票。月初时来发粮票的职工带着一个他们家属院的粮食账薄,里面夹着每家的粮票,粮票都用皮筋勒着,防止遗失。这发粮票的职工和大家早就熟悉了,就把粮票放到家里有人的那家,等上班的人回来后就去那家领粮票。
如果到年底那个月,里面还有工业劵c布票等。孩子们遇上发粮票这事,就会积极抢着领粮票,感觉特有成就感。
苏景芳盘算着怎么计划家里的开支和细粮分配,细粮统共那么点,每个月领了都是留给孩子慢慢吃,这样还吃不到月底。
夫妻俩工资六十出头,每个月去出五块钱养老费,再除去花用,能攒下二十多块钱,等孩子长大后,上学结婚哪样不花钱,这用钱的地方多了,可不得慢慢攒起来。“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这都是老辈子传下来的经验,一般家里做主的女人都会盘算着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除非有极个别的女人,发了工资不会算计着过,月初吃干,月末喝稀,家里还存不下钱,等到急用钱了,发现工资都在日子里嚼用了,只能舔着脸借别人钱用。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