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8.第 88 章(第1/3页)  穿越六零的幸福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防盗章, 若是给各位带来不便, 多多包涵!  粮店离镇上的邮局不远,都在镇子的北头。李元盛他们到的时候, 粮店前面已经排了一条曲长蜿蜒的队伍。

    小孩子好奇心旺盛地很, 李娜对这个年代无疑抱有一份好奇求知的态度, 她跟着小哥跑到粮店门口去看热闹。李元盛就推着车子到大儿子那里去插队, 苏景芳看到长长的队伍,微微皱了下眉毛,觉得今天肯定得回家不早了。

    粮店都是用那种铝簸箕称粮,买粮的早早把布袋撑在一边的大漏斗上, 那边售货员把粮食称好后,就把粮倒进大漏斗里,粮就会顺着漏斗“噗”一声掉进布袋里。如果称白面,就会冒起一阵白烟儿, 卖面的那位售货员脸上总是沾上面的粉尘, 跟白眉大侠似的。等那边盛粮的槽子见了底,就会有人倒进一大袋子装满继续卖。售货员动作非常麻利,铲粮c称粮c倒粮一气呵成。

    面粉一毛八一斤,米是一毛五一斤, 这个价格让李娜听着咋舌, 再过几十年, 物价要涨十几倍, 那时的人肯定会格外怀念现在的物价, 那叫一个便宜。可惜现在有钱花不出去, 没票啥都买不着。

    苏景芳让龙凤胎围观了一下卖粮的过程,就带着孩子们去了供销社。

    苏景芳进去就看见大姑子李元秀站在柜台后,笑着跟她打招呼,“元秀,忙着呢?”三个孩子跟着脆生生地叫了大姑。

    李元秀站在买布的柜台前,看着不是太忙,抽空就跟二嫂说话:“二嫂,你们都来了,一会儿家去吧,上回你叫建军给送来条大鱼,可把永庆和永华高兴坏了,俩人直说要去姥爷家逮鱼,我出来时还在家里说这事呢,要是看见你们来,肯定得跟你们回去。”

    “去就去呗,又不远,中午让他们去家里吃饭,下午让建军带他们去捞鱼。”

    “他俩都快成大小伙子了,饭量那么大,可不能让他们去你家吃,我让他俩在家里吃完饭过去。”

    大姑有俩儿子,赵永庆十五,赵永华十二,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是吃的多。这年头,家家粮食都定量,也就够一家人紧巴巴节省着吃,要是招待几个亲戚,回头肯定得勒紧肚子少吃点。

    看李元秀家的孩子比李建军还大,那是因为赵青林复员早,他当年是瞒着家里偷偷去当兵,他家就这一个儿子,怕断了后,就苦求赵青林早早转业,回来后就跟李元秀结婚生子。李元盛却在部队多呆了几年,结婚早孩子却要的晚,因为他不经常回家。

    李元秀还说:“孩子她奶奶还惦记谢谢你们呢,说你有啥好东西都忘不了家里,让我见到你一定请到家里吃顿饭。”李建业来镇上上学时一早送到大姑家一块狍子肉,说是二叔猎到的,李元秀当然得领二哥二嫂的情。

    “婶子客气啥,家里不是正好有,就是让孩子们吃点肉解馋,当不得什么。”“你二哥今天来粮店买粮,我们一家都跟着来了,买完东西就回去。”苏景芳对这个大姑子很有好感,就来往的不错,看她也不轻易答应去人家家里吃饭,知道谁家都不容易,干嘛还给人家添麻烦。

    大姑子在供销社上班,知道供销社有点紧俏物品或残次品,觉得亲戚里谁家需要,总会送个信去问问,不管怎样,这是一份心意。再说大姑子没有闺女,就稀罕她家娜娜,每年都会匀出块布来给娜娜做身新衣服,苏景芳都记着呢。不像那个不着调的小姑子,只进不出,就想着捞好处,谁看着不烦。

    李元秀了解二嫂的性子,知道她不会轻易去麻烦别人,肯定不会去她家吃饭,就不再客气。

    苏景芳给婆婆打了早就交代过的煤油。农村还没通电,蜡烛用不起,家家户户用煤油灯。可买煤油得用煤油票,农民手里没有,只好拿自家东西在工人手中换点油票,就像工人拿钱买农民的山货一样。李娜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