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童任了教习,一切都不一样了。裴玉童认为师生之间没有男女设防,她鼓励师生互动和学子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在她看来,知识是在探讨中摄入和消化的,没有争辩就没有进步。
现在,清秋院成了别院学子经常光顾的地方。大家到清秋院请教问题,到书房中欣赏字画和查百~万\小!说籍。如遇到什么为难的问题,一杯凉茶,坐在大书桌旁,共同探讨争辩,当然,研究得最多的就是裴教习自撰的《三字经》了。
《三字经》初学浅显,越深入越发现其内涵丰富,蕴意深远。
在裴玉童的带动下,别院学习氛围高涨。看着三三两两结伴同去“图书馆”学习,成群结队讨论问题的学子,范申有时自己都会忘记了南山别院原来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忘记了培养这些人的最初目的;忘了这平静下面的波谲云诡。
别院“学子”来自于烟6花之地、社会底层和穷苦人家,他们身世坎坷凋零,命运不为自己左右,昙花一现,最终成为权钱交易的一枚棋子。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情他们的身世;关注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存在的意义,就是被利用的价值高低,他们也深刻明白这一点,即使富贵如琴姬也不过如此,因为在京城,从八品官,根本不值一看。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大家开始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发奋图强,每周一次的裴教习授课,成为大家最爱,大家恢复了青春的热情,像莘莘学子一样走在阳光下。
课堂上,裴教习交大家古人圣言、诗词歌赋、人生道理和社会知识,而且还教育大家学习的方法、看问题的方式和思辨的角度,草坪上方时时传来响亮的读书声和学子们三三两两的讨教声。特别是那些男孩子,本对未来懵里懵懂,随波最流,谁知听君一席话后,如醍醐灌顶,开始卯足劲苦干,立志成为有“文化”的人。
“由她折腾吧!反正正主都不急。”范申看着逐渐“校园风”的别院,看着原来的“风流”休闲场所逐渐变成了私塾,只能摇头苦笑。
“屡次麻烦范总管真是不好意思!”裴玉童弯腰翻点箱中的书籍。别院学子众多,知识需求量大,靠她原来的存书量和后来购买的根本不够,于是她想到了别院百~万#^^小!说的藏书。三王爷不在,只好找范总管,当然她也不会让范申难做,允诺只是借书,组织学生誊抄完就会还回去。百~万#^^小!说藏书浩海,有很多市面上都找不到的珍贵读本,很是稀奇。
“不打紧,有什么你尽管说。”其实搬书送书的事情明明可以吩咐下人做,可每次他都会亲自送过来,只为了寻着正经由头来看看她,听她说说话。这会,女子正弯腰查点着书籍,偶尔拿起一本翻阅着,太阳从窗户照射进来,在她洁白丰润的脸上落下点点金光,显出柔和、静谧,让人看着浑然舒服。
“出去走走吧!”陆续有学子进来欣赏壁上作品和查阅书籍,不方便说句话,看着窗户外池塘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裴玉童伸手朝外邀请到。别院半年,范申一直对自己多有照顾,自己很是感激,特别是这段时间的深入接触,让他们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也能像朋友一样自由的聊天。
“这段时间范总管鼎力支持,玉童感激不尽。”两人沿着池塘上的九曲回廊,一路走向凉亭。
“裴教习过于客气了!你我无需多言。”这是范申的真心话。力所能及下,他非常愿意帮忙或者说满足裴玉童。
“范总管见识过人,玉童横冲直撞,平日还要多指点迷津啊。”对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裴玉童还是很有信心的,但不耻下问是她的优点,特别是“本土有为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哈哈!裴教习自谦了!裴教习学识渊博,非男子能及,别院学子何其有幸。”这是真心话。
“只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