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6章 战兰州之让人羡慕的独立旅(第2/3页)  少年之烽火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跟敌人抢,老子的装备也不是上级发的。

    他是不管了,可是坐在他身边的警卫连长李佳实在是有点受不了,李佳用胳膊肘子下意思的轻轻碰了碰李勇:“旅长、旅长,你看兄弟部队战士们的眼神,有点要吃人的意思了。”

    在战斗部队里弄了一个漂亮姑娘当什么警卫连的连长,还整天在一起行军,吗的,还能让人不羡慕?李大旅长嘿嘿一笑:“甭理他们,和咱们在一起行军的都是野战军总部的直属部队,平时在别的部队眼里他们就很了不起了,今天也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才是野战军的王牌,就让他们羡慕去吧,也算是刺激部队的一种手段,没准首长们还会表扬咱们咧。”

    八月十九日,一野十九兵团扬得志部推进到兰州东南大约二十五公里处的定远、郭家庄一带,二兵团许光达部推进到兰州以南二十公里的阿丰镇,并紧接着向兰州以西迂回机动,这就表明,西北野战军经过艰苦的长途行军,终于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兰州,而兰州的北面则是天险黄河,在黄河的后面还有从远处插过去的一兵团王震部,兰州,已经被一野的大部队团团围住,城内的青马军主力再也插翅难飞了。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

    隋开黄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为陇西之地。

    四九年的兰州为西北第二大城市,国民党西北军正长官公署的所在地,在地理上是遏制青海、河西走廊、新疆以及宁夏的枢纽,也是国民党西北的军事与政治中心。

    这个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重镇确实是有险可依,它北临黄河,三面环山,皋兰山成为古城的天然屏障,山上修建有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永备工事,钢筋水泥的工事密密麻麻满山都是,主阵地上设置有大量的碉堡群,各种各样的母碉、子碉、连环碉互相连接,在主阵地以外挖开了三道人工峭壁,每道峭壁六至十米,在峭壁的半腰处设有轻重机枪掩体,峭壁的再外面是外壕,宽和深大约在三到五米,壕间有暗堡和野战工事相连接,阵地前还设置有数道铁丝网,网与网中间是地雷群,马架山、营盘领和沈家领是敌人的三大主防御阵地,它们与豆家山、古城领、沟娃山的各个制高点形成了高低错落,轻重搭配的交叉火力。

    此时的西北大军阀马步芳早就跑到了老窝西宁,而把主持兰州决战的摊子交给了大儿子马继援,至于马步芳为什么早早地跑回了西宁,众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有的说是怕死先跑了,有的说是为马家父子趁早去联系退路,还有的说是要把马家上百年来贮备在西宁的家产悉数搬走,不管怎么说吧,马步芳确实是走了。

    马步芳走了,可是他大的儿子马继援却没有走,马继援号称是西北三马家族里最有希望的后起之秀,这个家伙还真就下了死守兰州的决心,马继援不惜血本,把他的精锐主力八十二军的三个师摆在三个主要的防御阵地上,第一百师固守马架山及豆家领一带,第二四八师固守营盘领,第一九零师固守沈家领及狗娃山,第一二九军为预备队,部署在兰州西关两地,战前刚从新疆调来的榴弹炮部队部署在兰州的东教场,三个保安团驻守在兰州东港镇一带,黄河以北由新编第一师、骑兵八师(在固关被解放军击溃的马英师)和被消灭后又重新整补的骑兵十四旅来防守,当然了,还有中央军和宁夏马家军的配合行动。

    至少在表面上青马军对战前部署信心十足,马继援认为,要用坚决的防守来消耗攻城共军的实力,一但时机成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